“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如果说到兄弟情深,不得不佩服苏轼和苏辙这两位。如果说兄弟是手足,他们便是连体婴的手足。
苏轼43岁那年,经历了人生最大低谷也是最大转折事件“乌台诗案”。苏轼成为大宋开国以来第一位因诗入狱的文人。想当年他是大宋百年制式科举第一位,二十年后他又拿了一个第一位。这次可是要了命,当他意外误会,认为自己将被杀头之际,泼墨挥毫,写下两首绝命诗。其中一首,便是写给自己最亲爱的弟弟苏辙。
一、降生
一千多年以前的1036年12月19日,四川眉山的苏家迎来了一个男婴,他的到来让这个家喜笑颜开,因为28岁的苏洵刚刚失去了长子,苏景先,一个刚满3岁的孩子毫无征兆的夭折了。而在此之前,苏洵更是已经接连夭折了两个女儿。
所以,这个男婴注定是带着祝福过一生,父亲取名苏轼,也许是他天生福气,两年后,苏洵的妻子程夫人又诞下一个健康男婴,父亲想到“轼”是车上的扶手,那这个紧跟而来的男孩就叫苏辙。车和辙痕,相伴相生,一生相随。事实上,父亲美好的愿望,此兄弟二人贯彻了一生,成就了千古兄弟情。
二、童年
童年时期的两兄弟已经展现出他们截然不同的性格,苏轼活泼、机敏,对一切充满好奇心。苏辙虽然身为弟弟,却异常的沉稳,喜静。
四、五岁的男孩子,浸润在眉山的大山、河流中,肆意的玩耍,每每遇到上山下河的事情,苏辙年纪小,跟随着哥哥,小心翼翼,而苏轼总是一马当先,先替弟弟试探前路,然后挽着弟弟的手趟过河流,爬过大山。
而大多数的时间,他们是在自家后院玩耍,后院有棵树,不算高却异常的枝繁叶茂,春来发芽的时候,燕子也回来了,总有不知名的小鸟来筑巢。大约是这家的女主人,苏洵的妻子,程夫人爱护有加,不但给提供水,还有谷物。
在一个春日和煦的早上,苏轼瞪着好奇的大眼睛,望着树上的鸟巢,隐隐约约看到巢里孵出了三只小鸟,他畅想着如果把它们放在手心里,小鸟的羽毛得有多柔软,终于,忍不住的他挽起袖子,爬上了树。正爬着一半,树下站着一个三岁小娃,大叫一声,“哥哥!”
苏轼立马低头望去,抿起嘴,拼命的摇头,示意弟弟不要大声说话。此刻他特别想有第三只手去捂上弟弟的嘴。三岁的苏辙哪能看懂哥哥什么意思,懵懵懂懂的还在叫着,时不时还鼓个掌,崇拜的看着趴在树上的哥哥。
果然,不一会儿程夫人从屋内走出来,看到苏轼,半趴在树上,大惊失色。赶紧叫来家里的家丁,把苏轼抱了下来。程夫人担心的看了一圈小苏轼,确定没伤着,蹲下身来问“子瞻,你为何爬上树了?”小苏轼笑了起来,脆生生的说:“我想抱抱树上的小鸟们。”
程夫人微笑道,“我知道你是个有爱的孩子,只是想抱抱小鸟,但是小鸟在自己家里,由父母照顾才能健康长大。”小苏轼明白的点点头。机灵的说:“母亲,我不抱了,他们应该和父母在一起才开心。就像我们一样。”程夫人欣慰的笑了,这个孩子聪明的一点就透。
这一切看在苏辙眼睛里,他缓缓地走过来,慢慢地抱住哥哥和母亲,像是在安慰哥哥,虽然他的小手根本抱不过来。哥哥爱玩爱笑,简单快乐,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
两兄弟的母亲-程夫人,出生于当地望族程家,诗书满腹,性情温和,苏轼两兄弟就在母亲的教养下快乐的成长着。苏洵此时进京第二次赶考,再一次名落孙山,信件刚刚到家,除了通报自己,还写了自己决定要去江南游历一阵子,归期未定。
程夫人看着信,心情低落,不是失望是为夫君难过,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夫君足够聪明有才学,可是总是不第。但想到游历她也是支持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她懂。
三、学堂
转眼两年过去,苏轼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这一天苏洵游历归家,
四、成亲
五、赶考
六、母丧
七、回程
八、入仕
九、首离
十、诗信
十一、重聚
十二、父丧
十三、千里
十四、再离
十五、望月
十六、雪夜
十七、徐州
十八、夜雨
十九、逍遥
二十、三离
二十一、灾祸
二十二、情深
二十三、弃官
二十四、营救
二十五、盘缠
二十六、黄州
二十七、对床
二十八、东坡
二十九、雪堂
三十、探望
三十一、鸿雁
三十二、回朝
三十三、弹劾
三十四、初心
三十五、舍得
三十六、入杭
三十七、苏堤
三十八、提升
三十九、副宰
四十、贬谪
四十一、惠州
四十二、雷州
四十三、渡海
四十四、儋州
四十五、和陶
四十六、回程
四十七、常州
四十八、陨落
四十九、此憾
五十、埋葬
五十一、闭门
五十二、十年
五十三、寿终
五十四、世世
本来想写个小文,却在脑海中把苏轼苏辙的一生过了一遍,就像跟随他们过了一生。少年玩伴,青年双双风华绝代,中年辗转,书信往来。贬谪时对床夜雨,共进退、互相安慰,在政治的漩涡里仍然相互维护。好想把这千古罕见的兄弟知己情写出来。试一试吧,从今天开始。以后诗词赏析大概也以苏轼苏辙为主了。在诗词中得见他们的人生和慰藉,何其有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