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小心这世上的坏人,他们都憋着劲教你学好,然后好由着他们使坏”
-王朔
尽管人们竭尽所能的让自己的人生少一点波折,但似乎坦途这个人生概念总是以看似遗憾的方式成为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愿景,因为生活总会面临妥协,有时候是不得不接受的,有时候是突如其来的,似乎从人们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生存环境开始,妥协就成了人们默认的阴影:
在阳光下,阴影会随着时间和心情被拉的很长,或是缩的很短,在深夜里,阴影便会化作人们不愿回头的存在,尽管人们也很清楚这是一个必须接受的事实,但总会有一种“怎么看怎么都不爽”的认识,让人们在接受中反感,在反感中接受这个名为“妥协”的阴影。
妥协成了生存的附加条件,但是这个附加条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当然,我们不可能奢望会越变越好,因为事与愿违的现状让我们清醒的意识到,
有些事情能够维持不变,就已经是极大的幸运了。
假若我们不把问题交给命运这个“看客”来解决的话,会发现妥协是一件绝对被动的事情,而能够主动的存在,则是妥协这件事真正的受益者。
此时,人性的卑劣抬起了头,正在不怀好意的看着那些抬不起头的人们。
是的,不满足,不止于满足的受益者,会让普通人的妥协变得愈发复杂,这里所说的复杂,是一种保守且意味深长的说法,如果我们把这件事刻意的去用简单的方式理解,那就是那些受益者,并不会用太过直白的方式,让人们接受更大的妥协。
他们笑盈盈的说一些话,做一些事,然后让人们接受这些话里的要求,接受那些事情所带来的影响。
笑里藏刀?
或者说,不仅藏刀。
纵观这些年对于普通人需要妥协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那些筹码正在逐渐增大,所谓的博弈成了单方面的“占斗”,
从争,变成了逃;从想逃,变成了想逃也逃不掉。
这样的过程,并非仅仅是人们对于生存现状的体验过程,而是身体力行,用汗水,用泪水,甚至用更大的代价所换来的体验。
妥协渐渐成了忍让,忍让成就着猖狂,在这个多数人因方向而迷茫的世代,更多的人,
连面前这道“门”,都没有打开的资格。
学生时代,我最喜欢的课是历史,因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让我明白那些世代的更迭,都是有因有果的,因果可循的存在。
后来,让我不再喜欢历史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发现,即便我知道那些兴亡之间,总有一群人逃不开“苦”的命运,而我恰恰就是这群人之中的一员。
也许是年龄的增长,又或是对于一些执念的放下,最终我对历史的理解,放下了“喜欢与不喜欢”这样态度上的转变,
尽管我不喜欢用风轻云淡形容那些几经沉浮的岁月,但我也开始发现,风轻云淡,不是岁月本身的表现,
而是看待岁月的人,他们的心态改变:
总有些因果需要付出代价,
才能有踢走虚伪,甩开说辞的交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