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知之好理解,我们都在通过学习来塑造大脑、提升认知,那什么是第一等的“生而知之”?
是那些天赋绝强的神人、比如牛顿、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吗?以前我也以为第一等的“生而知之”就是这种天选之人,但从为人父母思考教育以来,天选之人就是天选,不在讨论之列,相比于“学而知之”的刻意训练,“生而知之”是指从小浸润在环境中、耳濡目染形成潜意识的“家学”。
功夫上身是指炼成肌肉记忆,能在电光火石间形成反应、做出精准判断,这就是后天训练的专业,分辨率越高,就越是顶级专业。
而“生而知之”是在潜意识当中日用而不知,会在一生中作用每一个决策的存在,是那些别人看来千难万难、而你早融入骨血、以为全天下所有人都这样的东西。
“生而知之”之所以是第一等,就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到整个环境多维度、无死角的信息浸润,浸泡其中和单点线性突破学习能是一个概念吗?成人18年,在大脑还是空白的时候就开始接受周边环境信息的输入,精神架构的底层成型,记事以来又被耳提面命、随时随地的教育督促,更关键的是在一个人大脑飞速成型、学习效率的时期,看见的、听见的、感受的、浸润的全是长辈们自己的言行做事,这就是“家学”真正的意义、以及强大的威力。
这就是我自己学习进阶一路都要找准跟随的师父的主要原因,仅次于“生而知之”的就是师徒了,要有足够的时间跟在一起,才能在时间的点滴细缝中真正的学到东西,否则就只是一些模糊的、似是而非的鸡汤道理,没有前因后果,有的还会起到反作用。
我在择师择友的时候,有一条关键认知,就是“一个人看着厉害,但呈现出来的也仅是5%,之所以真厉害背后有支撑的一整套系统”,所以要学就要有足够的投入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不然根本没用,甚至还可能会有误导。
比如从去年开始系统学习党史和毛选,我是专门找党史专家,读什么书、查阅什么资料都有系统的指导,以及到实地考察,和当地党史专家接洽学习,前后不说时间精力,光是金钱就花了数十万了,这就是认知提升的门槛啊,如果没人引导,连读什么书都不知道,真以为靠自己能读出字缝后的东西?
还是那条准则,我在自己边界里是绝对王者,所以极度尊重、甚至敬畏别人的边界。
以此原则去学习,最终受益的永远都是我自己。
学习没有取巧之途,知道学什么、以及怎么学最重要,因为要学全貌,仅仅是片面只会带来巨大的误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