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工作转眼也有三个年头了,通过平时的所见所闻感觉也学了一些医学常识了,今天就从我们设备科小小维修工的角度出发,略微传播一些电子知识,展示一些我们的工作日常吧。
就好比人体有运动、消化、呼吸、循环、免疫等九大系统一般,医疗设备多数也由包含电源、显示、输入、输出等在内的不同模块组成,不同的是,每个医疗设备由于其主要功能的差别,其包含的模块数量和每个模块上电子原件的组成都会有差异。除了少数纯机械设备外,大大小小的医疗设备归根结底都是由基本的电子原件通过导线在电路板上连接而成。
在我接触的设备中,早年的一些便携设备,比如多普勒胎心仪,其内部结构就是传统电子原件的焊接,拆机后能在电路板上看到清晰的连线以及电子原件的型号,维修时通过万用表测量确认某个元件坏了更换即可。然而,随着设备功能的不断完善,设备精确度的不断提高,这种简单电路板几乎已经没有地位。取而代之的是集成度越来越高的小型电路板,它的高集成度主要表现在:电路板双面都焊有元件、原件多为贴片式、特定芯片实现主要功能。这就意味着,维修时,我们排查问题确认是这个模块坏了,下一个步骤就是联系厂方工程师,因为从一块高集成度的小电路板上我们无法看清楚排线,无法测量功能芯片的好坏,当然即便我们可以,也基本看不清该换的零件是啥型号!其实,多数厂方工程师的建议也是换掉整块板子,因为元件太多,出了问题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仍有问题就是存在隐患。
医疗设备和人体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他们都是有寿命的,但相比于功能高级的人体,医疗设备就弱智很多,它们不会自动清理垃圾,没有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它们更需要人为的细心维护,也许保证使用环境干净,保持其外观整洁,以及使用时轻拿轻放就是一种保养。
在日常维修工作中,我感觉也是挑战多多,除了具备基本电子知识外,还真的需要一双巧手。有些设备吧,电路结构不复杂,但固定和承重方面做的特好,使用时旋转移动都方便,维修时可能为了焊上一根导线需要拆完整个支架,而且重新安装比拆机和维修耗时久的多。有些设备吧,更换其中的一小个零件时长一双大手根本连伸都伸不进去。还有些设备吧,得发挥各种身体柔韧性才能看到其内部结构……所以,我们设备维修工程师经常在互帮互助中各种拆机装机以及调试。
此外,多尝试多总结我觉得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尝试哪种材质和哪种胶水更配,尝试哪样的线适合穿过怎样的孔径,尝试怎样的角度更好焊接……所以,我就经常乐此不疲地在纠结很多小点,真的是在工作中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细节决定成败”!
最后以一则日常工作的对话结束此文,承蒙同事们的信赖与帮助!
——“小姑娘拿着扳手维修啊,要不要帮忙呀?家里电器坏了是不是都你搞定的呀?”
——“哈哈我在家是个拧不开瓶盖的弱女子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