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学英文,锻炼身体都不是真正的刚需,而真正的刚需是:找借口。
这句话真的是当头一棒,一针见血的说出了我的问题,学英文,锻炼身体由于不是我的刚需,所以做起来就非常痛苦,因为不是我真正想要做的,没有做这个事情的动力,而面对痛苦的事情,刚需就是逃避,找借口。因为如果不去逃避的话,会很痛苦,这也是符合刚需的定义。
所以关键其实还是要创造刚需,从toc的六层抗拒里面也有说过这个道理,从引导改变的方法创造刚需,则是透过改变的好处/改变的障碍/不改变的舒适/不改变的威胁四个维度去综合考虑。
首先需要走出舒适区,同时也要认识到不走出舒适区的危机,这两个是属于被动式的改变。而改变获得的好处,以及克服改变的障碍与风险则是主动式的改变。
而笑来老师讲的不改变就会很难受的刚需是属于被动式的改变,这也是一种方法,我觉还需要从主动性改变这种驱动力更加直接,当然两方面同时进行更加好了。
要改变,还是不要改变? 改变的4个维度被动式改变:
舒适区,不改变对于我们的生活不受任何影响,所以才不愿意走出舒适区。危机,不改变就会很痛苦,或者不舒服,甚至觉得不改变就会死,这样不给自己留后路,当觉得危机大于舒适区的时候,就是我们勇敢迈出舒适区,开始改变的时候了,这时就要去面对主动式改变的问题,改变的障碍。
主动式改变:
笑来老师方法:
当一个行为(改变/优秀/思考/学习/跑步/……),当这个行为成为了习惯后,其实习惯就称为了刚需,因为你不去做就会觉得别扭,不去做你就会觉我会少获得“宝箱”的好处,这也是笑来老师说的,谁妨碍我走出舒适区,我就跟谁急。因为走出舒适区是为了去更好的地方,会有更高的价值。当我认识到一个行为的好处后,就不存在“坚持”,“努力”,“克服”这些概念了,因为都是需求拉动,是很乐意的。为了实现这个好处,我会不惜代价的去克服困难,所以获得好处,也是刚需。
当我们喜欢做一件事情,或者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了习惯时,这种习惯就称为了我们的刚需,因为不去做就会有损失,损失掉乐趣。
践行:对于我自己,对于英语和锻炼身体,如何创造刚需,是挑战我的地方,这需要去践行
另外,我再讲一下关于toc的做法:
其实我认为人都是好的,人都是不抗拒改变的,人之所以抗拒改变是没有看到改变后的好处以及改变过程的障碍没有去克服,那六层抗拒里面都是有方法的。
改变的6层抗拒克服抗拒改变的方案可以采用toc的三问与思考程序(TP,Thinking Process)的工具来克服。
1.不认同问题的存在 ——现况树
2.不认同解决问题的方案——冲突图
3.不同意建议的方案能够解决问题——未来树
4.认为解决方案会导致负面效应——负面分支树
5.指出执行解决方案会遭遇的障碍——条件树
6.不可/无法言论的害怕——行动树
改变3问 改变什么? 改变成什么? 如何促使改变发生? Toc思考程序框架图对于思考程序与三问是TOC解决问题的最底层的工具,有机会系统跟大家讲一下,今天就不展开,有兴趣可以微信搜索我的公众号《常识管理那些事儿》会有这方面的知识介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