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读到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
姐姐成绩优秀,但脾气倔,性子直,做错事总会接受严厉批评,生活一直战战兢兢,努力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妹妹成绩不好,但伶牙俐齿,会讨巧卖乖,犯了错,卖个萌撒个娇总能轻易被忽略,妹妹一直活得轻松自在。
活在妹妹阴影下的姐姐在考上大学后便与家里渐渐断了联系,包括父母相继得病去世她都没回来问候,没人知道,那时的姐姐抑郁症发作厉害,被老公隐瞒了消息。
当多年误解被解开,已有二宝的妹妹才悔悟,几乎没有父母能够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总是在不经意间伤了被反衬的那个孩子的心。
我们潜意识里以为,来自原生家庭的“打击”的衡量标准就只是成绩,其实不然,有多少孩子从小到大因某项正常的“指标”便一直活在了邻居子女,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或是表兄弟姐妹的阴影之下。
譬如:
你只是性格沉闷了点,可要是同时遇上个性格活泼,嘴巴还甜的表妹,我想你会厌恶了去做客,去当表妹被亲戚夸奖时的反衬。
我只是长相普通可点,可谁让我有个身材修长,皮肤还白皙的姐,我讨厌跟她待在一起的大部分时光,因为刺激会加重自卑。
除了从小到大大人最为看重的成绩,没想到,诸如性格,外貌,身高,说话,做事等因素,也统统沦为了被比较的牺牲品。
大人乐在其中,毫不自知,孩子深受其害,一生阴影。
所以我看到这样一句评论:以前的家长都不会做家长。
那现在呢?可能情况会好些吧,毕竟,现在的家长都是以前的孩子过来的,他们更懂那种被比较的痛吧。
上次在电梯里发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一位中年母亲,带着一对俏皮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两孩子叽叽喳喳,嬉闹取乐,突然,一旁带着孙子的老奶奶问那位母亲:“俩孩子谁的成绩好一些呀?”
一旁的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个问题令人发怵,中年母亲也是愣了几秒才缓缓回道:“分不出来,还小呢!”
这答案,绝妙。孩子又不傻,夸姐姐好,受伤的是妹妹,夸妹妹优秀,姐姐心里会好受吗?
不去比较,才没有伤害。
02
有人说,谁不是一路被比较过来的?比完成绩比工作,比完婚姻比孩子,孩子继续被比较,习惯了,别在意!
我想,真正不在意的人,要么是被比较伤得透透的,彻底看开了,所以不在乎,而有的人,从未被别人拿去比较过,第一次遇上,心里的痛楚始终没法排遣。
好友大萌正是后者。
从小到大她都是一颗开心果,成绩优秀,父母不拿她和别人家孩子比,工作出色,老板不拿她和同事比,婚姻幸福,姐妹们都羡慕她。
转机发生在儿子出生后。
大萌的婆婆过来照顾孙子,刚开始相处还算融洽,婆媳之间以礼相待,不越界不疏离,气氛刚刚好。
可是有次,大萌的儿子感冒发烧严重,她想带儿子上医院,婆婆不让,跑去药店买来各种药,要给半岁的孩子灌药。
“感冒发烧,就得吃药,吃药就好了。”婆婆不依不饶劝道。
“不要灌药!”大萌既没空也没心情解释孩子太小,不能随便灌药,得由医生对症治疗之类的话,只大声嚷了一句。
疙瘩就这么结下了。
后来的日子,每晚的餐桌上,婆婆一边给儿子夹菜,一边唠叨谁家的媳妇儿如何好,谁家的媳妇多听话,谁家的媳妇儿多孝顺……
嘴里念叨的,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媳妇儿,大萌一声不吭,大萌的老公最多催促一句“饭要凉了,快点吃吧”便不再过多言语。
没怕过比学习,比条件,比爱情的大萌,却在比儿媳妇上面栽了跟头。
难受和委屈积满心间,大萌在一次聚会上痛哭流涕,她自问不比别人差,怎么就不如别的女人了?她反思自己没做错任何事,为何就被婆婆瞧不起?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我很难过没人能够帮得到大萌,因为一旦习惯了比较,伤害便会持续地产生。
在婆婆眼中,大萌被定型了,她再怎么努力改变自己,再怎么费力讨好婆婆,效果都不大,在婆婆眼里,别人家的始终好。
就好比一段感情,当你某天突然觉得前任比现任要好,对现任不满的种子便会悄然种下,默默生根发芽,缠绕成剪不断的心结。
而在大萌眼里呢?一次又一次打击的比较早已让她放弃了主动讨好求和的可能,她之所以难受,是因为在乎,看重彼此的关系,为避免继续被伤害,她只能说服自己不要那么在乎,那么看重了,虽然那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感情。
人性都是类似的,别人家的都是好的,得不到的永远都在骚动。
如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那段经典语录:
如果男人娶了白玫瑰,时间长了,白的就成了桌上的米饭粒,而红的就成了心头的珠砂痣,但如果他要了红的那朵,日子久了,红的就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而白的,却是床前明月光。
被比较,是人生的常态。
除了学业,工作,爱情,各类乱七八糟的关系,统统都受到比较的青睐,这也是人们感到受伤的原因之一。
我们管不了别人,但我们可以先管住自己,不做比较的施害者。
03
为什么人们如此热衷于各种各样的比较呢?
一、是真的不好,想促使进步
小时侯听得最多的一句便是“谁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多少分”,言外之意自家的孩子怎么这么差?
人各有异,分数自然有高低。对成绩不好的孩子而言,他们的自信心本就不足,如果家长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引导,只想通过“怒其不争”的对比来刺激孩子的话,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孩子成绩不好是事实,但他们内心里还有渴望,还是想学好,若得不到有效的关怀,而是不断被比较,不断受打击,最后孩子只会确信自己是真的不如人。
想刺激进步,却严重摧残了信心。
二、是真的不满,想刺激改变
上文,大萌的婆婆对大萌不满,但她不直说大萌不好,而是借别人家媳妇的好反衬自家媳妇的不好。
无疑是发出警告,劝令整改的意思。
这样的被比较同样会适得其反,没人甘愿低别人一等,人人都渴望得到赞扬,人人都厌恶批评之声。
若对人有不满的地方,完全可以开诚布公,坦诚相待地谈一谈,错了认个错,对的记心间,释怀开来,皆大欢喜。
可很多时候,人们情愿“指桑骂槐”,也不肯拉下脸来聊一聊,所以,很多的关系诸如亲子,情侣,夫妻,婆媳,全都一团糟,这样的日子还有何快乐可言?
人际关系研究表明,人90%以上的烦恼都是来自不良的人际关系。
因此,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对方闪光点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快乐感和尊重感,多找优点,少盯缺点,是人生一大智慧。
都是彼此在乎的人,才会彼此产生关联,不要被不满遮蔽了双眼,多点宽容,便多了许多心灵的愉悦。
三、是人性使然,虚荣心作祟
主动参与比较的,比如,比孩子成绩,比经济条件,比爱情甜蜜,比婚姻幸福,都是因为人们掌握了主动权。
孩子成绩是真的优秀,经济条件也的确优渥,爱情婚姻着实羡煞旁人,正因为有这方面的实力,所以会不经意间拿出来做比较,其实是一时兴起的虚荣心在作祟,只是虚荣心有轻和重之分罢了。
对于这类比较,在意的,会恨得牙痒痒,不在意的,权当娱乐,看了场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高光点,每个人也都会有不为人知的苦楚和心酸。
不去羡慕别人的生活,也是在提醒自己珍惜自己的生活。
04
正是热衷于比较的人,将无辜的人拖入了被比较的深坑。
那要如何做,才能避免陷入被比较呢?
一、不被阶段的比较定了整个人生的型
曾经,对高考的恐惧让我深深以为,若是高考失败,那么我整个人生都完了。
直到工作后才发现,谁挣得多谁才有发言权,谁的钱多谁的幸福指数才高,成绩,文凭,统统失去了作用。
可越往后越发现,很多问题是钱解决不了的,比如爱与不爱的问题,再比如,医学未攻克的难题。
原来,读书,挣钱,恋爱,结婚,都是人生一个又一个必经的阶段,几乎没人能够逃掉这样相似的结局。
既然生命的旅程是类似的,那么阶段的比较又有何意义呢?
要想整个人生充满意义,就不要被某个阶段束缚住了成长。
学习不好的孩子,长大后当大老板的多了去了;钱挣得不多的家庭,日子甜蜜满足的不在少数;恋爱顺遂的不等于结婚就顺畅,婚姻幸福的可能恋情历经波折。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尽可能往远处看,我喜欢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那是生命最棒的姿态。
二、不因批评的话语而放弃自己的目标
最近看《演员请就位》,由击剑运动员转型的演员董大力,和被一部《巴啦啦小魔仙》定型的演员袁奇峰,未能进组成功时,都问了导演同一个问题:
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演员?
因为他们听到过太多质疑声,遭遇过太多不被认可的时刻,在和同台演员对戏输掉后,无形之中的对比更是滋长了内心的不自信。
其实,人人都有不自信的时候,尤其是在同别人比较时,在听到批评的话语时,这种沮丧的心态更严重。
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没有批评的生活是不真实的,任凭批评之声淹没自己是危险的,最正确的方式就是对号入座,有取有舍。
张爱玲说,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可现实是,别人对我们的过去根本不感兴趣,也不肯花时间去了解,所以,当收到来自外界的批评时,我们内心要有一杆秤,作为自身的评价标准。
听到质疑批评,没人能做到无动于衷,淡定如常,可你始终要清醒地明白,那是别人的衡量标准,你可以采纳以修正人生方向,但那不是自己内心的那杆秤,所以不能动摇自己的决心。
承受得住外界五花八门,标准不一的声音,才能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负起责。
三、要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
诗人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朋友跟我说,做自己就好,不要去管别人。
那么,到底怎样才叫做自己?又如何才能做好自己?
王小波说,你所有的愤怒,都是因为自己的无能。
我想说,你所有的快乐,都源于自身的变好,当一个人越变越好时,他身边的坏人会越来越少,好人则越来越多。
严于律己,修炼自身,是一切美好的源泉。
自律的人,金光闪闪,因为他们对自己狠。
为了练好普通话,我有个室友整个冬天坚持早起,拿着普通话水平测试书读了一整冬,初中被群嘲口音的她,最后考了二甲。
为了管理好身材,经常看到女明星泡面只吃三口,汤只喝一口,产后一个多月恢复身体,她们那么瘦那么美,只因管住了嘴。
为了完成工作目标,我一个亲戚连续熬夜两三个月,没喊苦没喊累,只想跟生活打一场大硬仗,他花钱时的潇洒源自于勤劳。
当一个人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时,外界所谓的比较真的算不了什么,要么是因为别人根本抓不着他们的弱点,要么是因为他们早已把别人甩后面很远。
这,才是做自己的资本。
拥有了做自己的资本,才能一门心思去做好自己,才不刻意在乎外界的声音,不被外界的看法所左右,才可能拥有自己的坚守和人格。
我们都明白,感情的禁忌是不提前任,亲人的痛处是老夸别人,可有人就是爱打破禁忌,有人就是喜欢夸赞别人,假若你不幸落入被比较的深坑,说明你在某些方面确实能力欠缺,真的还不够厉害,也就更需要多加修炼。
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总能扛得住生活的打击,哪里不行补哪里,哪里太差练哪里,他们格外肯吃苦。
最后,送给大家我很喜欢的一段话:
我尤为喜欢拥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懂得照顾自己,他们不常倾诉,他们很少表现出攻击性,他们不被廉价的言论和情感煽动。我喜欢这些人,也因为他们并不在乎别人是否喜欢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