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下派笔记》八十六:家有四千金

《下派笔记》八十六:家有四千金

作者: 听风的铃兰 | 来源:发表于2023-04-27 20:56 被阅读0次

      从村部出发,自南向北一条直路来到“丁字”路口,左手方向是李腰自然庄,右手方向就是李老家自然庄。新宅子的区划内,坐落着许多小楼房。从它们的层数、造型等,可以大体推断出楼房建设的时间。当脚下的水泥路与砖石路接壤后,就进入了庄子里的老宅区。老宅区地势低洼,局部地块呈现出丘陵的地势。这样顺势而为,便形成了一些河沟和鱼塘,绕过一个“大S”弯路向北,就来到了李老家与龙扬镇接壤处的田野间。

      在这样一片沃野的背湾中,散落着许多砖瓦房,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环绕着时令的农作物与小菜园儿。午后的村庄碧空如洗、静谧辽阔,树叶、庄稼在阳光的照耀下都绿得发亮。

      孙恒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今年已经70岁了。听庄子里其他的大娘说,孙恒英刚嫁到李老家的李兰富家中时,大家来看新媳妇时,都被她的漂亮震住了。一个农村的姑娘,无论是纺花织布、纳鞋底、做衣服什么的女红活计,还是地里的活儿,就没有她不会的。而且,初来乍到的孙恒英眼睛黑亮亮的,清澈透明,长发飘飘,韵味十足。李家娶了个“电影明星”似得媳妇儿,这在彼时的李老家一度被传为美谈。

      恒英大娘是一个有主见和性格坚强的人。大女儿出生之后,恒英大娘就盘算着要给李家生个儿子。农村的观念,特别是在四十多年前的农村,繁衍香火、绵延子嗣是一个媳妇儿的主要责任。二女儿的出生让恒英大娘压力倍增,丈夫李兰富是长子,虽然“二女户”有相应的政策,但是在农村,家中无男丁的被称为“绝户头”,这相当于一种无形的耻辱。

      难得的是,婆婆李薛氏对儿媳孙恒英一如既往的善待,老人家从来不给儿媳增添任何思想负担,反而一再开导儿媳说,闺女好啊!闺女是娘的“贴心小棉袄”。你看我这两个孙女儿长得都跟“画儿里人”似得俊俏,越看越喜人……

      恒英大娘说,遇到这样的好婆婆,也算是自己前世修来的福气。所以,自打嫁到李家,恒英大娘就从来没和婆婆“红过脸儿”,偶尔遇到小夫妻俩拌两句嘴,李薛氏从来都是站在媳妇的立场上批评儿子。人都是感情动物,俗语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婆婆这样处理事情,聪慧的恒英大娘哪会不解风情呢?只有百倍的善待婆婆、照顾家庭,才能回报公婆的宽容与大度。所以,婆媳俩一直相处的比亲娘俩还亲。

      婆婆生有三个孩子,丈夫李兰富上面有一个大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公公去世之后,三兄妹就轮流伺候照顾着九十高龄的婆婆。恒英大娘说:“摊上一个好家是一个女人的福气。感恩俺婆婆和丈夫对我的好,我就想为老李家生个儿子。没有一个男孩儿,人丁太单薄了。无论如何也得有一个。”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三闺女、四闺女。

      望着在缝纫机前忙活的恒英大娘,我在她的举手投足见仿佛看到了年轻时期坦然爽朗的孙恒英。我似乎有些迷惑,应该说,“无后为大”“百善孝为先”这些中华传统观念在恒英大娘心目中根深蒂固,大娘也是一心扑在李家上,尽心操持着。在生男孩儿的问题上,似乎没有道理可言。她说,不是因为观念落后,她就是感恩李家对她的好,想要给李家延续香火。

      对于一位女性来说,生育子嗣本来是两人感情的升华与结晶。但是对于一位传统的乡村女性来说,她的生育史则伴随着对内在的自我要求。仿佛不达到这一目的,人生就不完整,任务就没完成。虽说“多子多福”,但是回看如今的农村,生活成本、教育孩子的成本那么高,乡亲们也在审时度势了。如果头胎是男孩儿,一般都不急着生二胎。假如二胎又是个男孩儿,大体都会发出“养不起”之类的感叹。一般头胎是女孩儿,百分之九十九的还想要个男孩儿;如果二胎如意了,生三胎的几乎很少。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不是观念问题,反而是经济问题约束着人们的意识。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给你关上一扇门,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勤俭持家、孝顺公婆、相夫教子的恒英大娘嫁到李家的四十多年来,虽然求子不得,反而得到了全家上下以及周围邻居的一致认可。

      村妇联主席李培花说,恒英大娘的婆婆李薛氏就是在恒英大娘的侍奉下安享晚年,走完最后一程的。

      李薛氏轮在恒英大娘家住时,恒英大娘自己都没舍得装空调,却为安顿在西屋的婆婆安上了一台空调。空调装好后,冬暖夏凉,陪伴婆婆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四个女儿说,妈,你和俺爸都没舍得买空调,俺姊妹几个兑钱,一定要给您二老也装上空调。你对俺奶啥样,俺们就对你啥样!

      慈母出孝子,这句老话儿一点儿也不假。父母的言传身教比任何书本理论教育都来的有效。

      我仔细端详着恒英大娘家客厅墙壁上的全家福。李兰富与恒英大娘坐在前排,四个如花似玉的千金按年龄顺序站在父母的后面。四个姑娘继承了夫妻二人的优点,模样都生的容貌秀丽、楚楚可人。

      如今,四千金都已嫁为人妇。大女儿最懂母亲的心思,执意要嫁到本村,说是离父母家近,可以随时照顾伺候。二女儿、三女儿都嫁到了城里。四女儿的夫家在江苏,在城里也为小女儿买了房子,也算离父母不远。四千金不定期回来看望老父亲老母亲,你给带件儿衣裳、她给买些好吃的,家里从来不缺小辈们前来探望。

      在这片质朴的乡村大地上,只要你真正做出“真善美”的事情,人们自然会忽略你的其他问题。看着恒英大娘那双扯着布条的结实敦厚的双手,听着大娘如数家珍的说着四个闺女、女婿和外孙、外孙女儿的生活趣事,我和程队长、培花主席也心领神会的笑了。

      恒英大娘的言语,被一种温顺的天性衬托着,越发给人一种亲近感。走访结束时,我想过去拥抱她一下,但我忍住了。

相关文章

  • 《下派笔记》四:“我们”的暑假

    知道我要驻村工作的秤砣儿(我家淘气包丫头)从一开始就特别兴奋:老妈,每次咱们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我...

  • 家有二千金

    家有二千金,大妞四岁,小妞三个月。 大女儿一岁时就丢在家由奶奶带,夫妻俩在越南挣奶粉钱。 大女儿在奶奶带的时间里,...

  • 家有三千金

    晚饭后到外面乘凉,健身场地上很多活动器械,有的根本找不到活动的窍门,妈妈给说着才知道该怎么操作。 这时,过来三个穿...

  • 《下派笔记》五十:抗旱

    清晨,我刚推开家中的玻璃窗,便与一阵热乎乎的风扑了一个满怀。 与队友回村的路上,车子刚行驶到市区魏武大...

  • 家有两千金

    我有两个女儿,姐姐三岁八个月,妹妹 再过五天就满一岁。 这两千金,也是两千斤的重担。 妹妹还...

  • 岳母家有三千金

    (四年前,岳母和她的三千金及俩外孙) 那一年,老婆她们三姐妹,终于在一起聚首了! 以前都是天真的孩子,现在都是天真...

  • 家有千金

    今天是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我给闺女看了看同学们的成果,她也要小露一手,我们要做的事西红柿炒鸡蛋, 先准备材料,鸡蛋...

  • 家有两千金

  • 家有千金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已到了而立之年,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 2014年5月25日,迎来大女儿可可,她...

  • 家有千金

    十八岁的女儿一边吃饭一边眉飞色舞地跟我讲着在校的趣事。 镜头一:女儿腹有锦绣,嘴功了得,舌战群儒,收服班级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下派笔记》八十六:家有四千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di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