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一个半月的参与两地三校三师结队的联合教学课堂,各种的点滴在参与后才能有更深的体会,还是要在向参与教学的三位老师致敬,因为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毅力不亚于日常的教学准备,连续三个课时的公开课,对气氛的调动、课堂管理、学生引导、教师间的默契培养等,需要多次打磨,在每一次的讨论和试教过程进行调整,这过程很多不确定很多技术突发状况要克服,所以也有很多背后付出的无名英雄要感谢。
但一次的公开课在投入这么多之后,其实很希望这个过程能继续被延续,所以个人拟稿时也在听取了专家点评后,把自己的想法和一些期许写下,也很开心主办单位能采纳这几个观点并成为新闻通讯稿的一部分。
在这里也分享下自己对这个活动的一些学习和期待能持续发力的点:
1. 持续通过AI赋能的优课解码网络教育模式,帮助老师持续提升对课例分析的深入思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教研和深度学习。
2. 持续培养与挖掘高潜能力师资,让更多教师主动参与到新型联合教学设计中,形成专业结队,探索与实现更多基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平衡主体形态的联合教学课堂。
3. 持续深入探索与打磨多模态教学模式,并根据不同地区学情和教学场景创建不同的简化版本,并能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尝试创新的同时也逐步推动开展模式常态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