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技术,我们最早知道的词可能就是“描写”。这是一个强大的暗示:写作,无非就是对现实世界一一对应的描摹。眼前景、心中事,如实表达出来就好。
真的是这样吗?
就比如王维的那首诗《鸟鸣涧》,写出了文字世界的自由之境。
又比如,著名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中,人类在月球的地表之下挖出了一块纯黑色的石板。这块石板高十一英尺,横切面长五英尺、宽一又四分之一英尺。更仔细地检查这些尺寸之后,发现三者正好是1:4:9——头三个整数的平方。
一块石板,无论人类用多么精确的方式测量,它三个边的比例永远是1:4:9,没有丝毫的误差。这是外星文明在以一种既低调又狂妄的方式炫耀自己的力量。
这个情节提醒我们:文明发展的标志,不仅是更高更快更强,而且是更精更准更细,是对精微尺度的控制力。
这个逻辑,不仅适用于人之外的星辰大海,还适用于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文字和书籍,不管本身是厚是薄,他人是褒是贬,都仅仅是我村庄中的邻家,彼此鸡犬相闻,巷陌可通。
农民们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牧民们畜养牛羊,逐水草而居;我们工作读书,敦睦亲友。
没有人是孤独的。
我们都在物种或文明的基因库藏中穿行,各自生长,彼此滋养,并沐浴在时光的恩宠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