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第一章人格障碍理论概述

《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第一章人格障碍理论概述

作者: 心喜欢生0003 | 来源:发表于2022-10-02 00:12 被阅读0次

人格构成:很少数核心特质、若干主要特质许多次要特质

人格障碍的认知治疗模型便是基于DSM系统来考虑人格障碍的,它将人格障碍理解为人格特质的“增生”,这些特质在最初产生时都具有适应性,但在发展过程中变得更加夸张、突出。

一、针对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取向

从一般性的CBT框架出发,各类CBT心理疗法都是基于以下两点发展出来的:

(1)、与多种临床病况有关的额一般性的和/或特定的模型,从而大力推动理论导向性的技术发展(即系统性CBT治疗)。

(2)、根据特定临床病况的、CBT技术上的多成分组合,这种技术组合的理论整合性低,只基于那些一般性的CBT理论原则,而非有关该临床病况的“一般性的和/或特定的CBT模型”(因此,这种技术上的多成分组合,即“多成分CBT心理治疗”),力求实用。

1、CBT的理论基础

CBT的基本ABC模型

ABC模型经论证明确成了CBT理论架构的基础。

从CBT一般性的认知架构出发,我们发展出了特定的认知模型,这些模型取决于:

(1)、在B上所强调的认知类型

(2)、临床策略的顺序(例如,先去改变A和/或改变B/或直接针对C)

(3)、治疗师如何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处理各种临床病况与事件

“冷认知”是对现实的描述以及个体的解读/推论。

“热认知”是指我们如何评价/评定这些关于现实的描述与推论。

冷热认知,既能是较为表层的信念,也有可能是更为和核心性的信念。

在认知疗法中,临床策略的顺序通常是先聚焦于自动思维(其大多被表达为描述和推论——包括意象——和/或冷、热认知的混合体),然后聚焦于核心信念(即我们头脑中编码形成的图式)。

对某一个体来说,其顺序可能是认知——情感——行为,

另一个体的顺序可能会是行为——情感——认知,

而第三个人的顺序可能是情感——认知——行为。

CBT现代构架

核心信念的来源,与环境教育生物(如遗传的、进化的)易感性有关。我们特别强调的是:遗传的、进化的易感性与一般性的非理性核心信念之间的联系。

整合及多模型的认知行为疗法(IM-CBT)在个体的信念层面还添加了一个概念,即无意识的信息加工。这是一种结构性的认知无意识,其所包含的信息通常以一种意识觉察不到的形式被编码。

这种信息加工基于无意识的、自动化与核心情绪相关的脑结构,如杏仁核,且单靠经典的认知重建技术无法直接改变。

2、CBT在人格障碍中的应用

CBT临床干预的主要特点:

(1)、临床评估

(2)、认知概念化

(3)、技术性干预

(4)、建立并利用治疗关系

人格障碍个案的认知概念化通常更具动力性,

(1)、对当前问题的认知概念化

(2)、对过去问题的认知概念化

(3)、对治疗关系、设置方面问题的认知概念化

通过概念化工作,随着治疗的进展,患者能够理解自己当前问题的发展脉络,甚至能够直面与体验这些问题(此时此地)。

治疗关系的特性体验在:合作、共识、共情、真诚。

实际上,在涉及患者过去经历或当前生活经验的会谈中,我们常会利用治疗关系来引出患者的强烈体验

二、CBT治疗人格障碍的实证支持

1、心理疗法与人格障碍

总得来说,运用心理疗法治疗人格障碍在效力和效果上都获得了有力的支持。

2、人格障碍的CBT心理治疗

(1)、系统性CBT心理治疗

系统性CBT心理治疗是指那些具有清晰的理论模型、具备与模型相符的技术的CBT心理治疗,辩证行为疗法(DBT)就是其中之一。

(2)、多成分CBT心理治疗

各种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及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额多成分CBT已获研究。

3、其他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第一章人格障碍理论概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el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