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磕绊绊的读完这本书,内容对个人而言略显难懂,这是看其它书时没有的感觉。但这本依然是拓宽思维认知边界的书。
一、这本书讲什么?
1. 什么是反脆弱?
反脆弱是动词+名词,所以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了解什么是脆弱的,脆弱的反面是什么。
对脆弱的简单判断方法:如果你从一件事的变化(波动)失去的比收获的多,这件事就是脆弱的。比如大多数人努力的目标就是在公司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薪水,这叫事业”稳定增长”,这真的”稳定”吗?一旦你失业, 立刻就会失去一切,背后可能还有房贷车贷孩子父母等重重压力,而如果获得升职加薪,收入增长是固定的,明显失去的比得到的多,所以一份”稳定的工作”是非常脆弱的呀同学们。
那么脆弱的反义词是什么?强韧吗?不是。强韧是一种被动的增长。同样遭遇磨难,有些人只是”挺过来了”,而有些人变得比以前更强大,前一种状态叫强韧,后一种状态作者把它叫做”反脆弱性”.
当我们知道了反脆弱性的存在,就知道”反脆弱”要做什么了。当面临变化时,从被动挨打,变成主动拥抱变化,获得更强大的增长。脆弱性,强韧和反脆弱性是作者提出的三元结构(又获得一个思维模型).
2. 如何做?
我们如何才能掌握主动权,做到”反脆弱”呢?作者从大自然中找到了方法论: 适当刺激,保持冗余,杠铃策略和否定法。
适当刺激: 过度的压力会把人摧垮,但适度的压力会让人更强壮。比如健身,一次性加100KG的重量肯定撸不起来,换成每次20KG,在锻炼的过程中肌肉将逐步得到改善,越来越强壮。换言之,人不能让自己太舒服了,适当给自己找点儿压力。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是以毒攻毒,这不是小说杜撰的情节,历史上真有其事。传说小亚细亚一个国王在其父被暗杀后被迫东躲西藏,期间由于持续用药而摄入了尚不致命的有毒物质,随着剂量逐渐加大,竟练成了百毒不侵之身。
保持冗余:层层冗余是自然生态系统集中管理风险的显著特征。比如我们有两个肾脏,但实际上人类只需要一个肾脏就能活。身边有哪些冗余的例子呢?比如我们出远门一定会多带一些钱,比预算更多一些的金额,以防风险。
杠铃策略:是指任何由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案组成,抛弃了模棱两可的中间线路策略,简言之,极端法则,没有中庸之道。其中一个例子来自罗里.萨瑟兰:英国对因酗酒患上小病病人的建议是将每天的饮酒量缩减到一定克数以下,而最优的策略是每周戒酒3天(给肝脏充分的休息时间),其余4天自由饮酒。
否定法是隐藏在杠铃策略背后的逻辑:即通过消除脆弱性来增强反脆弱性。换句话说,我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路是哪条,但我们知道那些错误的路,不去走错误的路,就增加了选择正确路线的成功概率。
3. 注意事项:
脆弱推手:是指那些不为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的人,这些人助推了某些事件的发生,最终造成有些人受到损害(受害者承担了事件发生的后果,但他们甚至意识不到脆弱推手在其中的作用,可能只会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或者能力不够等等)。往大了讲,这些人可能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能言善辩的管理者、咨询师、金融分析师等,往小了说,可能是你周围的三姑六婆亲朋好友等等。
如何分辨脆弱推手?
有一个简单法则就是:不要听他说了什么,看他做了什么。也即作者提出的道德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他说一件事赚钱,自己却不愿投资,不要听他的;如果他说了一套成功的法则而自己却没有照着做,不要听他的。
二、学以致用
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反脆弱性和脆弱推手的存在。
1. 当面临不确定性,突发事件,问题,困难等,知道除了黑与白,还有第三种选择,迎难而上;同时居安思危,到底是真“安”还是假“安”?
2. 马云说,学者说的都是对的,做的都是错的,这些人也是典型的脆弱推手。无论是学者、管理者还是金融分析师,这些人由于专业和分工自带“光环”,我们很容易“相信”这些人的话,以后增加一点点批判性思维,保持一丝“理性之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