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孩子身上你能看到父母的影子。。这句话几乎每个父母都知道,但我们总是力不从心的做了一些与这句话相反的事情来影响孩子,我相信有些人的确是没有意识到,有些人却是表现出无能为力,仿佛生活让他们这样做的样子。
举个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其实从例子中我切实感到心疼那些孩子,却又不知道如何帮起。
例证一:昨日去了许多年前的合作厂家的朋友那里,虽然5年过去了,但感觉我们的感情依旧未变。甚至我还觉得他们的容颜也未曾改变。只是见到他家女儿才发现,时间过去很久了,从幼稚园相识到现在孩子都快小学毕业了。
真是感叹时光匆匆太匆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性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朋友感叹青春期的孩子真是一气一个头大。
由于他们俩口子做生意,疏于管理孩子,女儿就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习也不学,饭也不做,屋子也不收拾,一说话就是杠精上演。满脑子的想法,却和学习搭不上太多的边。
朋友正和我谈论时,小女孩踩着七八厘米的高跟鞋,还牵手一个社会姐姐回到厂子里。过来就是一顿气妈妈的话,朋友略显尴尬,便问及小女孩别的话题。“你谁呀?你是我妈你就能管我吗?……”吡哩叭拉一顿讽刺妈妈的话,而且说话声音越来越大,完全不顾及一群成人在她面前。
朋友见此状,借机找个理由让其回家。小女孩在关门时还在讽刺妈妈的胖,自己多么妖娆……
看了这一幕,心里真的一惊。小时候乖巧可爱的她纵然是不见了,剩下的只是需要更多的爱来感化这个略显带刺甚至虚弱的孩子。
朋友告诉我,以前孩子从来不看手机。自从疫情,孩子上网课,从此手机再也没有要下来。自己注册了火山,发各种语言,吸粉四五百后,就停不下来了。用朋友说的那句话便是:拿起手机便如下神儿。
虽然说朋友的这种形容有些调侃,但未免看出她无奈的背后有种麻木的快乐。想想蛮是心酸。
不得不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很多方式都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隐患。比方说人们越来越多可以在网上来放飞自我,且不分年龄大小了。甚至把人们的头脑陷于不用思考的轻躁狂状态,人们陷于很多碎片的知识状态中无法整合。人们宁愿呆在网络世界里不分大小不分性别互相倾诉着……
如果说彻底不去了解,可能说我们与世界脱轨落伍啦!但如果完全沉浸其中,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也未免失去太多体验生活的机会。
现在我只要一闭眼就能想起,朋友家孩子顶着不合年龄的高跟鞋走路的样子。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如此愿意去接触成年人的世界,而不是做自己年龄段该做的事情?都说青春期孩子是叛逆的,但面对孩子的这种持续性行为,做父母的是不是需要做些什么呢?
尽管我一直倡导如其所是的爱孩子,但并不代表孩子的这种状态我们做父母的就任其自然的发展下去。我们需要有时候做个方向标,来指引孩子方向,而不是知道孩子的方向不对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多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的局面,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至少能从现在开始把过去强迫性的重演来输入程序性改变。
例证二:今天全家一起逛超市,由于超市很大,有很多商品柜台旁也没有销售员在坚守。
我想去找橙汁,由于这个超市以前没来过,所以我顺着柜台一趟一趟走下去。当我走到一个柜台间,发现一个妈妈在一个角落里,用她微胖的身体在挡着孩子,并压低声音说:“快吃快吃”。由于我要的橙汁就在她们娘俩不远处后面,我径直走过去,妈妈好像意识到有人过来,迅速把手里包装袋里剩下的奶豆倒出来,另一只手紧握包装袋团成一团。
也许那位妈妈怀疑我是超市人员,动作才会如此迅速吧,不过她微侧身子发现是我,便又把那刚倒出的奶豆一把塞进孩子嘴里。可能是孩子才十几个月大,又可能奶豆过多,孩子被呛咽的直咳嗽。那位妈妈边推购物车边拍打孩子的后背,离我渐行渐远时还不望用眼偷偷的瞄我。
回到老公和儿子面前,我的心久久都不能平静,像吃了一根鱼刺,扎喉又痛心。这一个行为举动背后是有她成因的理由,但我们都已长大,请用成人的思维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好吗?更何况我们都已为人母啦!我们要不要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呢?
也许那个被强行喂奶豆的孩子,他还不会表达,甚至大家会觉得他不会有这方面的记忆,但我想说,他的身体一定会有记忆的。那么关于这一份记忆,他在成年后又有什么样的解读呢?
想起以前做生意时,隔壁邻居家小女孩很漂亮,我那时没有生孩子很喜欢她。给她买了很多好吃好玩哒!由于我天性是大大咧咧的人,跟她相处过程总有一些小东西莫名其妙的丢失,我也并未在意。后来很多别的邻居提醒我小女孩手不太老实,我还是没引起足够在意。
直到后来,一次她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从大型超市回来,讲述她们是如此熟练的顺手牵羊超市里的糖果的,我才一阵阵后背发凉。
我曾想人美心善是标配,但有些父母硬生生把孩子活成了有毒的公主而不自知。并且以自己仅占的那一点蝇头小利而自豪,殊不知你早就一点点断送了孩子的善根而已!
我们做父母的,在养育孩子这条路上总是会犯一些错误,但有些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但有些错误千万不要去犯,有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这条路上不求太多的功,但求无太多无法弥补的过错!
我很心疼这些孩子,希望他们的父母有意识觉知做父母的责任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