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郎,本命江誉镠,海南南海人,出生于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
他本来浑浑噩噩也能过好一生。
可龙终归是龙,凤早晚是凤,绝不可能一辈子偏居于一隅,与草木同朽。故乡只是起点,广袤的世界才是他的归宿,或跃渊,或腾云。
南海十三郎是他的艺名,少年得志,年少成名,二十多岁便是名震港粤的名编剧。他编的戏,场场爆满、座无虚席,深受观众和演员的欢迎,一时风头无二。
假如在太平盛世,他也可能无灾无难、终老一生,创作出无数经典好剧。
可时运不齐、命运多舛,随着抗日战争爆发,他的人生逐渐走向了另一个轨道。
南海十三郎的痴,是源于内心的执著。
对爱情的执著。他为了一见钟情的女孩,可以不顾学业,一路追随到上海。在和女孩度过两年的快乐时光后,因女孩父母反对而分手,颠沛流离回到故乡。
对信念的执著。在后方劳军时,南海十三郎编的戏都是导人向善,教人有始有终顶天立地,看另一位编剧任惜花的演出,只是一味出卖色相。南海十三郎直言:看了任惜花的戏,士兵们都要洗眼睛,还有什么心思打仗。他与任惜花剑拔弩张、大打出手,骂他是汉奸。
痴,是因为才情过高,是因为对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太过坚守。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矣;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矣。”
意思是智慧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一些高深的道理、哲学;智慧中等以下的人,就不要跟他说这些了,他不会理解。
南海十三郎,无疑是中人以上,是人上人,是天才。所以,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他那份痴,那份坚守。
从后方劳军回来,因为他与任惜花的矛盾广为人知,大家都怕他,很少有人请他去编剧。中间有过几个人请他,但他不肯同流合污,不肯妥协,处处碰壁,以至于生活都没有了着落,流落街头。
就在这时,他遇到了曾经那位最心仪的女孩。这位女孩嫁给富翁,成了贵妇,而曾经的翩翩少年、谦谦君子却成了筚路蓝缕的乞丐。相比之下,相形见绌。
天意难测,造化弄人。南海十三郎看到女孩的那一刻,似傻如狂,他心中感慨:为什么我风光得意,一朝看尽长安花的时候没遇到你,却偏偏在我最落魄的时候又重逢。
身同朽木、心如死灰的南海十三郎在回故乡的火车上跳车自杀。
头破血流的他捡回一条命,可从此之后便疯疯癫癫,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与唐涤生的重逢,是他回归正常的第一次机会。唐涤生是南海十三郎唯一一个徒弟。要知道南海十三郎自视甚高,要不是唐涤生有青出于蓝之才,也不会入他法眼。南海十三郎早就断定,唐涤生前途不可限量,将来必定超越自己。
相逢的第二天,很长时间不洗澡,很多人劝说也不洗澡的南海十三郎居然打扮的干干净净,来参加有唐涤生编剧的演出。可这时,唐涤生却突发心脏病去世。英雄相惜,南海十三郎哭得摧肝裂胆,一时又疯癫起来,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出来之后,他在寺庙里当起了导游。这是他回归正常的第二个机会。可他从前来做法事的父亲仆人口中,得知父亲在“三反”“五反”中,因为是大地主,被打成反革命,自己矢口否认,最后在监狱中绝食而死,他生活中的太阳再度熄灭,陷入痴呆麻木。人面临最大的不幸、最沉痛的打击时,不是痛哭流涕、呼天抢地,而是麻木。父亲的仆人说:老爷一辈子吃尽山珍海味,哪里想到最后自己会饿死。
后来,除了在精神病院几进几出,便一直在街头流浪。
他曾经报警说自己鞋子被偷了,偷右脚鞋的是日本人,偷左脚鞋的是英国人,害得自己走投无路。
要不是日本的武力入侵和英国的文化入侵,南海十三郎怎么会走投无路呢?
他曾经有一副珍藏的画,其实除了“雪山白凤凰”五个字外就是白纸一张。雪山加上白凤凰,那可不就是白纸一张吗?
白,象征着他不肯受世俗的点染;白,也应了那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晚年的他身体藏污纳垢,可内心绝对是一尘不染。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洗澡。南海十三郎答:我洗心。
南海十三郎恃才傲物,个性鲜明,身边人大多恨他。但局外人一定都爱他,因为他是真名士,自风流。
天才只有两个结局。要么像唐涤生一样早死,要么像江誉镠一样发疯。真是自古才命相妨,文章憎命达。
要说南海十三郎有什么遗憾。
我觉得一是生错了时代,生不逢时。要是生在歌舞升平的盛世,一生富贵风流未尝可知。真是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二是没有过好自己得晚年。再玩世不恭也起码让自己活的像个人的样子,干净整洁有尊严,风餐露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于自己何益,徒让亲朋痛心。
三是没有尽孝于父亲身前。父亲对他偏爱有加,他们父子情深,父亲把他当孩子照顾了一辈子,可他却没有多陪陪父亲,和父亲共同面对家庭的厄运,也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可往往我们明白这两句话的道理时,已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南海十三郎,太痴,太执着,可有时何妨和其光、同其尘呢?
心声泪影女儿香,
燕归何处觅残塘。
红绡夜盗寒江雪,
痴人正是十三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