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
2个月了,我要揭露那些自媒体大神没告诉我的“真相”

2个月了,我要揭露那些自媒体大神没告诉我的“真相”

作者: 五月娱乐 | 来源:发表于2020-05-24 15:34 被阅读0次

      两个月前的3月17号,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在网络上发了第一篇文章,开始了我的自媒体之路,

      近期通过了头条号的“原创认证”和“加V认证”,昨天发了转正后的第一篇文章,6个小时就有了18万+的阅读,着实小激动了一把。

      两个月的创作经历,有颇多的感受,写下来与同样走在这条道路上的朋友们相互勉励,也给希望走上这条路的朋友们一点联系。

      作为一篇阶段性经验总结,本文还是本着我一贯的风格,详人所略,略人所详,只说别人没说过、或不被人重视的点。

      废话少说,先上干货。

      01平台选择——首发与分发

      常见的自媒体平台有百家、头条、企鹅、大鱼等,都是有大流量和雄厚实力的平台。

      我执行的规则很简单:

    选择单价高、自身权重高的平台进行首发,其余的作为分发。

      所有的平台都很在意是否是首发,这关系到文章推荐的力度和账号的权重等隐性指数。

      在可以进行轻松进行首发检测的情况下,换做你,你会不会更喜爱那些在您平台进行首发的作者?

      有些朋友可能感觉百家对自己非常友好,另外一些作者在企鹅号上会得到巨大的推荐量,而我对头条号情有独钟。

    选择头条作为首发,并不妨碍我的分发。互联网本身就是有着放大效应的,多平台自然可以让收益有更多的放大。

      至于选择哪个,大家可以自己多去尝试。

      02自媒体的自我定位——贵在独立观点

      自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地方,就在于独立观点。

      传统媒体都有其自己的使命职能、出资人的“初心”。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分别分析官媒、独立媒体、社交媒体等,各自有其定位、职能、宣传效果上的长短。

      相比之下,自媒体人特别是个人写作者,所拥有的消息渠道不如传统媒体,无法持续大量地提供新事件的报道(平台也不允许),只能以独立的视角,或对事物进行深入挖掘,或另辟蹊径,以观点取胜。

      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媒体是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的。虽然时效性略低,但是可以在深度上进行挖掘。

    自媒体的前途在成为“意见领秀”。

      烧完美好青春换一个“领秀”

      那种纯堆砌新闻而基本没有多少自己观点的,虽有其生存空间和合理性,但是不容易积累粉丝粘性,也不会成长为意见领秀,只能依靠热度事件来吸引眼球,属于披着自媒体的皮、捡传统媒体的剩饭。

      坚持独立创作的自媒体,可以客观上敦促自己持续的学习、成长,我觉得哪怕没有赚到钱,没有出名,光这一份成长、锻炼、经历,就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收获。这里再次向那些坚持创作的朋友们致敬。

      回过头来,再说这个搬运、洗稿的“多媒体”群体,经常也活的不错,如果存在即合理,合理性在哪?

      我们来看下一条。

      03自媒体的写作态度——“见热点如见爹娘”

      自媒体大神咪蒙曾经说过:

    作为一名公号狗,如果有了热点事件,不管你现在在做什么,立刻滚去写文章。

    还有类似的语录:没有在酒店大厅、火车上、病痛中写过文章的人,不足以谈自媒体。

      因为,对于自媒体来说:

    热点是第一生产力,勤奋是催化这种生产力转化的唯一方式。

    热点来不立刻去写,难道坐等炒冷饭吗?

      然而,持续的高强度的写作输出,确实对写作者来说是难熬难解的痛点。

      有些朋友说,不知道今天要写啥咋办?

      我喜爱的作家李敖说过:

    作家不能等有了灵感才写作,就像女支女不能等有了性欲再接客。

      斗士李敖是我学生时代的偶像

      当热点来了,就像来了客人,当下手头的所有事情去迎接。

      没热点?出去找啊。

      没灵感也要写,就像城管“今天没人违法也要把罚款收上来”。

    我们常说天道酬勤,其实平台也酬勤。高产勤奋的作者,也会得到平台的优先、加权推荐,就是自媒体圈常说的“权重”。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是不合适的。那些随便写都出爆文的,我们应该翻翻看看人家的更新频率和内容总量,无一不是每天多更、坚持数年了的。

    总想着完全掌握诀窍,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那是偷心不死。

      伙计们,干就完了。

      勤奋第一,技巧第二。来看技巧。

      04爆款的根本在于高推荐,一切的技巧要为高推荐服务

      在头条,百家等自媒体平台的推荐机制下,爆文的产生直接来源于高推荐。

    不要跟我扯什么好的标题是爆文的99%,那是公众号的打法,并不完全适合头条、百家等自媒体平台。

      在公众号,爆文来源于大量的分享,而自媒体平台的爆文,直接来源于大量的推荐,也就是平台规则对文章的高度认可。

      最近的一些高阅读量“爆文”

      在完全不同的规则之下,一切的技巧都要为高推荐服务。

    1.好的推荐首先来源于关键词布局

      平台有一个功能模块,就是查看关键词的需求量,这个需求量也是推荐的依据。

      推荐的起步环节是:平台对你文章中的高频词进行分析,提取其中的关键词(以人名和专有名词为主),进行定性和匹配,而后以此为依据进行推荐。

    所以,足量的高频关键字,是高推荐量的最关键因素。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阅读率不足百分之十的文章,经常其推荐量会远高于那些高阅读率的文章。

      而高阅读率源于好的标题(下文会说到),这就是我所说的,关键词布局优于标题质量的原因。

      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和各路大神所说的有出入,但是确实是我自己实践得出来的结果。

      点到为止,有缘者得之。

    2.好的推荐,其次来源于文章的稀缺性

      我在易撰和企鹅号的分析工具里,经常会发现一些稀缺性的分析,也会看到稀缺性高的文章成为爆文。

      可见,稀缺性不仅在经济领域,在自媒体平台也是非常受认可的。很多写文史美食等流量较小领域的朋友,也一样有机会产出爆文,除了蹭热点,可以多往稀缺性的方向去靠。

      “稀缺性”是宝

      而稀缺性除了来自独有的视角和信息来源,也往往来源于发现热点后立刻冲向电脑。

      稀缺性的对立面就是饱和,当你写的内容都被人写滥了,怎么可能有好的推荐量?

    3.再次,好的标题间接作用于高推荐

      虽然在这些自媒体平台上,好的标题不再是决定性的,但是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平台的推荐机制中都包含着:

    只要你的文章内容和初次反馈足够好,就会在下一轮推荐中加大力度。

      反馈包括:点击率、停留时间、阅读完成率、评论、关注、转发、收藏等。

      点击打开,是第一步;而吸引读者进来的,是标题和封面。

      当读者刷手机刷到你的文章标题时,会在一秒之内决定是否点开,或许继续往下寻找感兴趣的内容,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正常来看,百分之十的阅读率是一个分水岭,高于百分之十往往是一个成功的标题的标志。

      我文章的最高阅读率曾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多,那篇文章的题目是《不要再去讨论该炒股还是该买房,你今年真正该做的是……》。成文之时,关于炒股还是买房的讨论甚是热烈,而我的题目另辟蹊径给出了一个引起好奇的C答案,阅读率也是挺让人满意。

      至于起标题的方法,网上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搜寻一下。

    我建议,至少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在起标题上,并且最少要写出来5-10个标题再做最终选择。

      05文风不“爽”,永无出期

      我最喜欢的网文作者,是《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虽然网文作者和自媒体是有一定区别的群体,但是都是属于网络撰稿人,文风的趋向有很好的借鉴性。他把枯燥严肃的明史用嬉笑怒骂的通俗语言写了出来,就像我们常说的: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说话的方式。

    避免“精致的啰嗦”

      在文字阅读呈现碎片化、快餐化的时代,有无营养经常被排在了第二位,是否爽口往往是第一位的。

      在我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文字也经常过于理论化、学术化,而且啰嗦到我媳妇都看不下去。后来开展自我批评,这是一种“精致的啰嗦”,自己有推理癖,逻辑论证一段接一段,自以为很精致,其实很啰嗦。

    多用“唠嗑体”和“嬉笑怒骂”

      我所写的一切,都是想和你聊的天。

      就像和一个朋友面对面聊天,有情绪,有态度,语言轻松随和,内容深入浅出。

      内容有“逼格”是好事,而过度追求形式上的“逼格”,经常是文学发展的桎梏。比如破除“八股文”“文言文”都促进了文学的流通和繁荣,中国古代的多次文学、诗词革新,也是以反对用词华丽古奥、追求清新平实为主要方向的。

    把“逼格”收起来吧,那是个人的小情调、小情怀。

      大部分人都不会想在手机上用头条、百度看学术论文的。钱钟书的《管锥编》逼格多高?天花板级别的,但是读者寥寥。

      后来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尝试用“唠嗑体”和“嬉笑怒骂”的风格,每次写作我都想象是一群朋友坐在我面前,我得说人话,还得说的有意思,别听着听着都跑了;还要带着足够的情绪和煽动力,可以感染他们。

      后来,逐渐有越来越多的读者们给我留言,说我的内容写的有意思有深度。其实我自己几斤几两并没有变,变的是开始“说人话了”。

    不怕“偏激”,就怕没态度

      “争议性”往往是传播的最好催化剂。凤姐高雅么?1000枚核弹头这数字准确么?并不。

      刚开始我写文章也四平八稳的,只有分享、转发、收藏,没有留言评论。朋友说我写的语气太不容置疑,逻辑闭环,结论也不够激进,他看完也毫无评价的欲望。

      直到后来,我写文说网文的发展之路必然是免费,引来了网友们一片臭骂,说我啥也不懂。我当然不服,评论区甚是火爆。

      当然,我所说的“偏激”,不等于错误、浅薄、信口胡说、逻辑混乱,恰恰相反,所有的观点支撑要素都应该满足,这样出来的观点才足够丰满,值得一辩。就像李敖所说:

    “我不仅骂他是不是个东西,我还证明了他不是个东西。”

    这世界,偏执者生存,虽然这话也够偏执的。因为,不偏执,不足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就达不到传播的效果。

      两个月下来,我不断试错,有了很多体会,也在不断重复着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与自媒体教学软文不同的地方,也弄懂了一些从前自以为懂其实不懂的东西。感谢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与过我帮助的朋友们,板凳要坐三年冷,值得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不需要坚持与决心的。

      与君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个月了,我要揭露那些自媒体大神没告诉我的“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hj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