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感兴趣,有潜力的领域要适度引导,要求可以高一点;如果是孩子虽然不感兴趣但必须要学的,可以要求低一点。
了解还意味着对孩子能够做出比较确切的判断,反思自己就意味着对孩子提出合适的,恰当的要求。
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否则即使了解孩子,如果沟通,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妥,也会产生问题。父母自己要学习。
低龄儿童的需求:安全和基本交往的需求。
满足孩子基本的交往需求,并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
怎么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
中学阶段需求:独立思考的需求。对社会,对学习从原来没有怀疑,以接受为主,发展到要自己思考,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这也能解释为何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叛逆期。
让孩子体会成就感。
提倡同伴之间讨论互助。自己学会的东西,教别人一遍,自己领会得更深,而且讨论可以产生新思路,新方法。讨论的结果是双赢的,孩子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也能得到培养。
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潜能,帮助孩子通过学习和实践将潜能发展成优势能力。人生最幸福的莫过于做一件自己喜欢而且擅长的事情。
在学懂的前提下,哪怕这里丢掉几分,那里丢掉几分,都问题不大。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要做到滴水不漏,需要牺牲的东西太多了。比如,可能要牺牲掉很多课外阅读或者问题活动的时间;牺牲掉对众多学习领域的热情。
孩子在成长阶段,宽度一定比深度重要,深度可以在以后选定专业方向后慢慢再挖,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牺牲宽度去挖深度,肯定不值得。
课外阅读,有意识地引导他读。阅读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家人充分交谈的氛围非常重要。好父亲的威信不用武力建立。必要的规则意识一定要建立。做人的道理要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不应该忽视培养学生礼节、生活习惯、待人处事的方式。学校以学科教学见长,以群体的社会化教育见长。家庭教育应该是在学会做人这个问题上要做深,做透,做得有效。
父母对学校教育的怀疑甚至指责,就会对学校教育形成反向的牵制力,对于孩子来说是有害无益 。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和指责会让孩子在这个场中无所适从,不利于孩子的学业和人格的成长。
关注四方面,为孩子未来幸福打基础:身心健康,德才兼备,孩子是否融入集体之中,关注孩子的个性特长及社会需要的融合度的问题。
要善于和孩子交朋友,让孩子把心里话说给你听,这样家长才好引导孩子。
首先发现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所在。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做对的事情,但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并且经过思考的选择,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竭尽全力维护老师和学校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孩子不会从他不喜欢的老师那里学到任何东西——这是初中阶段非常明显的特点。学校是孩子每天要去的地方,家长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替代所有学科的老师。即使对老师有意见,也不要让孩子看出来,可以背着孩子和老师沟通。
老师给出的五行评语中竟然没有一句肯定,全是批评。这是做了14年班主任的我看到的第一份奇特得让我终身难忘的评语。
你要进入孩子的语言系统,包括了解孩子在看什么电视,包括一些网络上的热门语言。
我非常鼓励家长拿起笔,以信的方式,把想对孩子说的话告诉他,不管是书信还是邮件都没关系。
等待。家长要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长大,要接受这个现实。
询问。放学回家,要和孩子聊聊天,问问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询问很重要。
鼓励。一定要多鼓励,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小学生家长做好三件事:1兴趣培养。对学习有兴趣才有后劲。2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独立阅读思考的习惯。在学习生涯起始阶段,父母是有必要陪的,快的一个月,慢的两个月,帮助孩子把习惯培养好了之后才可以放手。3性格。父母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让孩子开眼界。
优秀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特点:喜欢看书。孩子的阅读习惯是要父母培养的。可以从绘本过度到文字的书籍。在培养孩子一个新习惯,新兴趣的时候,父母是要牺牲一些自己的休息时间,娱乐时间的。家长一定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不能偷懒。
一般来说,小学有三个关键时期。1刚进入小学的时候。培养孩子的兴趣,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性格。2是三年级,转折时期。成绩分流。鼓励,增加孩子的信心,帮助孩子渡过这个难关。3临近毕业时。奥数并不是适合所有人。
做家长要用心不用力。
孩子一生当中有两条线都在成长,一是情感逻辑,一是认知逻辑。
让孩子有目标比有理想更重要。如诗般的远方是由无数个靠谱的目标累积起来的。让孩子懂得主动是学好的前提。你先搞清楚老师为什么课堂上提这些问题。他要搞定老师为什么提这些问题,就必须自己先看懂文章,主动思考,这就是扭转原来只等着老师讲解的做法。让孩子懂得对自己负责。让孩子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要让孩子成为有强烈学习内驱的持久的终身学习者,一定不能让学习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让孩子对学一样东西充满了兴趣和渴望,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折线图,每次考试的情况会通过这个折线图表示出来,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进步与退步的折线走向。
做家长要习惯抬头看孩子。
永远不要让孩子替自己实现梦想。
永远不要用世俗的价值观去影响孩子的选择。要让孩子首先成为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其次是对家庭负责任的人,最后是对国家负责任的人。
3-6岁发展自主意识。
不仅孩子的知识技能,而且孩子的情感发展都和他的见识相关。
小学阶段孩子家长的任务,培养还的自信心。6-11岁,勤奋感和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时期。现在的教育比较喜欢精确评价,但儿童是不能精确评价的。自我评价,自信心建立是小学阶段的任务,只有自信心建立起来,自我评价正确了,才能够帮助他在中学阶段承受更大的压力。
不会倾听,不停插话或者答非所问,这些习惯是从幼儿园开始养成的,要让孩子学会听别人讲话不插嘴,自己讲话要完整。家长也可以在亲子阅读过程中不时提几个问题和孩子互动,看看孩子是否在认真听是否能明白地讲出自己的想法。语言能力非常重要,这是小学要培养的一个基本素养。
自我管理能力,也是自我服务能力,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学会安静地听孩子表述,按捺不住时外出散步。
决定孩子一生的,肯定不是知识和学习成绩,而是其人格修养的完善。
有了爱,温和的教育方式,家长的陪伴,基本上能够孕育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我们当时物质可能很稀缺,但人的精神引导非常强化。我们现在对孩子的精神引导有哪些呢?有多少时间全部是基于显性的,功利性的?
家庭教育需要实现的目标有三点:1为孩子成为一个人打下必须的情感基础。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认知,培育家庭伦理道德和中华传统文化。2培养两个好习惯,爱学习,善思考。一是从培育家庭民主开始做起,一是适当去除学习的功利性。3自控力。如何培养孩子自控力,一是强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要越俎代庖。一是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完成规定的任务。
孩子成长过程什么最重要?健全的人格;习惯的养成;自信。
父母多陪伴阅读,过程中多加交流,你读到些什么?怎么想的?父母又是怎样来认识的...通过亲子陪伴这种行为模式的固化,逐渐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再慢慢过渡到独立阅读。即使孩子能够独立阅读了,家长也要注意继续和他保持沟通,让他分享由阅读产生的理解,并让他感觉到他的认识和理解也是被认同的,这么做会鼓励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开展更多的阅读。
小学生习惯主要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习惯,其实是教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融入集体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
家长要让孩子表达自己,首先要让孩子感觉到家庭中的氛围是平等的,友好的。这样孩子才可能把心里话说出来。家长要首先主动和孩子沟通。不要追着孩子问读书,考试怎么样,作业完成没有,可以互动谈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事情,生活中的经历等,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朋友来对待。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可以有选择地讲,孩子长大一点,可以把一些面临两难的选择也讲给孩子听。
孩子开始说了,家长不要轻易打断。家长最重要的是倾听,陪伴,引导。
给孩子提供选择的自由。
家庭氛围民主。鼓励孩子自立。家长在关键时候用的方法比较合理。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第一步是让孩子有选择权,第二步是引导孩子,培养孩子自主判断的能力和习惯,形成为自己负责任的意识。
厌学。叛逆。迷失。早恋。
爱心,我是站在你一边的。真理,我有些规则和要求。自由,你可以选择遵守或是违反规则。现实,如果你这样做,将会有这种后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