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的其他节气中,有小必然有大,比如小暑之后是大暑、小雪之后是大雪、小寒之后是大寒,唯独小满之后,不再有“大满”,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智慧。
古人相信“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物极必反”“谦受益,满招损”等等说法,所以我们在节气中看不到“大满”。这也反映出古人的智慧,人生“小满即可”。
欧阳修在《小满》中这样写道:“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这个时节一片片麦田在初夏的阳光照耀下,伴随微风不停地摇摆身躯,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风吹麦浪”那番景象。自此以后,麦子便越发地成熟,直至金黄色,那是幸福的颜色,也是人们收获的喜悦。“美好正当时,万物渐盈满。”
在陕西关中地区,也延续着这样一种风俗“看麦梢黄”。在小满麦子快熟时,出嫁的女儿会回娘家,问麦收的情况,当然不会空手回,一般要带绿豆糕、黄杏等礼品。还有江浙一带流行的“祭蚕神”,相传小满是蚕神诞生的日子,人们在这期间举行祈蚕节,祈求养蚕有个好结果。
唐朝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小满四月中》也写道:“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杏麦修镰钐,錋欔竖棘篱。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
阳光的充足,靡草渐渐枯死,苦菜却迎来了生长旺季,成了古人们的充饥之物。麦子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即使面对炎热的夏日人们依然充满希望。“小满”之后便是“芒种”,到时候农民进入忙碌的时候,也是最高兴的时候,“苦中作乐”大概就是这样吧!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人是聪慧的,在那样落后的条件下,依然创造了奇迹,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让其受益终生。生长在当代的我们,如何不去努力,不去探索未知的可能呢?
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春天播下一颗种子,期待秋天有收获。生活也是一样,播下善良,收获爱,知足常乐也是一种幸福。人生亦是如此,播下一份希望的种子,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