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必须转化为行动,而且是一次次转化为行动,在转化行动的过程中,践行把简单的事情千万遍做好就是不简单。
思维导图很简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极致就是不简单。
我很早就学过思维导图,但从来没有想过将思维导图制作标准化,更何况有能力在一个更大范围的组织内部标准化。标准化的好处非常之多,可以降低组织的沟通成本和思考成本,大家都用统一的格式输出,不用透过形式的遮掩去判断内容的好坏,也不用到处去找更好的呈现方式。重视形式反而忽略内容的本末倒置行为并不少见,用标准化的思维导图、ppt在一定程度让大家更多的注意力在梳理内容上。
思维导图培训开展了如此多的次数,每一次教学都是不厌其烦,从零开始教学,学完之后,总会有些同学就会做的像模像样,其他学员也是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状态,这就是学习效果。
教学就应该如此,假设大家都没有基础,将教学内容拆解成傻瓜式的步骤,虽然看起来没有任何华丽之处,而学员就是学会了。
团队共创很简单,团队共创之后快速有产出不简单。
头脑风暴、世界咖啡、群策群力、私董会等,开展过多次结构性、非结构性的工作坊,产生过很多电子档的内容,最终的结局都是不了了之,因为产出的内容,看不见。
一次人力资源中心越来越好项目,成为今年重要的绩效考核项目;一次客户服务的研讨,2个小时结束之后,马上组织团队优化思维导图,并且打印出来。
我突然就想到经济学对于价值的定义: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经过一年努力的成果,经过一群人讨论优化并打印的教材,其中的价值,早就无法让人忽视。
讲授一门课程很简单,每一次讲授都像第一次有热情不简单。
人都有猎奇心理,课程上了一次是挑战,上了两三次更精进,直到成为自己的品牌课程。随着上课的次数多了之后,便开始觉得乏味,应该值得更高级别的课程。
最难的莫过于,每一次课程都像第一次课程一样有激情,就连学员,也能够从老师的状态中感受到老师对课程的热爱,同时,每一次课程中,都能看到一些内容的优化和迭代,就算是同样的课程,因为学员、目的、时间的差别,就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做到上述三点已经不简单,更难得的是每门课程都能够融会贯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