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七处证心

七处证心

作者: 六字真言半夏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06:40 被阅读0次

顿开一性之门,直出万机之路。

话说,

有僧来参五祖,

问曰:

“真性缘起,其义云何?”

祖默然。

侍立一旁的玄挺云:

“大德正兴一念问时,是真性缘起。”

其僧言下大悟。

五祖没有回答,

而侍立一旁的玄挺则直心直答:

正兴起念头来问的刹那,便是真性缘起。

这一念,即第一念,

没有虚伪,没有矫饰,

是刹那之间真情的流露,

是悠忽之间抛开种种幻象的真实,

更是本心的自然呈现,即是真性缘起。

在《楞严经》中,

有著名的‘七处证心’之论。

对于阿难所答:

此心在身内,在身外,在根,

在内外明暗之间,在思维里,

在中间,在无著处。

经佛陀一一辩证,无一是处。

我们为什么不能明心见性?

因为无始以来,

我们生命中有一个东西在作用,

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

思维不能停止,这就是攀缘心。

我们错把攀缘心认为是‘真心’,

正如笛卡尔所误:我思故我在。

实际上攀缘心只是现象,

是心之本体所起的作用而已。

世间事物,尽为心上浮尘;

草草劳生,终是一团烦恼。

不要去抓这些现象,

而是要回转来认识那个本体。

正所谓:

尘色本不迷人,人自迷于尘色。

一切学道人随念逐浪,盖为不识真心。

真心者念生亦不顺生,念灭亦不依寂,

不来不去,不定不乱,不取不舍,

不沉不浮,无为无相,活泼泼平常自在。

此心体毕竟不可得,无可知觉,

触目皆如,无非见性也。

——保唐无住禅师

《感而遂通》......开悟篇

放弃思维难上难,

当下顿悟天地宽。

聪明自被聪明误,

损尽聪明智慧添。

臣服接纳肯低头,

不怕矮门低屋檐。

修得心空无为法,

方知金钱不值钱!

陈真人2014/9/10号晚上,写于重庆鹅岭。

相关文章

  • 证心

    尝闻山野远红尘, 寻遍青峰未见真。 且向谪仙求道法, 浮沉孽海证初心。

  • 心证

    贾宝玉无助时写下“心证意证,无物可证”,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近日或许遇到心理上的那段生理期——我知道这又是我找的...

  • 阳光·证心

    心里住一团阴霾 满眼都是歧视 心里一抹阳光 满满的关怀溢出来

  • 学习《红楼梦》参禅偈

    (贾宝玉)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无立足境,方是干净。 (林黛...

  • 红楼碎语

    你证我证, 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 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 是立足境 ; 这是红楼梦里,宝玉所作这一偈的意思...

  • 2022-07-05

    怎么去理解红楼梦里面 你证我证, 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 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 是立足境。这句话? 读到此处,似...

  • 红楼梦诗词赏析——83.你证我证)

    目录二 参禅偈(第二十二回) (贾宝玉)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林...

  • 什么是“禅宗”

    《红楼梦》第22回里宝玉写过一首偈子,原文如下“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你值囊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是...

  • “致中和”所悟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贾宝玉写出“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处证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lw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