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历史】“大一统”的晋朝⑶

【历史】“大一统”的晋朝⑶

作者: YangSiR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6-04 01:25 被阅读0次

    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把中原大地当作了他们可以肆意蹂躏的牧场。中原汉人为躲避战乱,都扶老携幼逃离家乡,于是这就成就了一次改变天朝历史的大迁徙。这支迁徙大军,从北方的洛阳、琅琊等地出发,向心中向往的目的地——江南地区奔走。这场延续了整整二百多年的大迁徙,史称“衣冠南渡”。

    在这支迁徙的队伍中,有两个与众不同的人。其一是琅琊王司马睿,他是晋朝的皇族;另一是北方世家大族的领袖王导。正是由于他们的到来,改写了天朝后面的历史。而他们后来共同建立的东晋王朝,更是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政-治模式,即“东晋门阀政-治”。公元311年,晋朝皇族司马睿的南方政权,已经在王导等世家大族的辅佐下,赢得了江南的安定局面。而就在南方政权加紧稳固之时,西晋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摇摇欲坠了。

    公元317年,匈奴人刘曜攻克长安。西晋的最后一位皇帝晋愍帝袒肩露背、口衔玉玺、乘坐羊车,以最屈辱的方式求降。而这时距晋武帝司马炎击灭东吴、统一全国仅仅只过去了37年。至此,这晋朝的上半截——西晋,就灭亡了。

    同年,已经扎根于江南的司马睿,在王导和其堂兄王敦并一众大臣的共同劝进下,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是为晋元帝。自此,这晋朝的下半截——东晋,就此拉开了序幕。

    东晋开启后,司马睿在政-治上完全依靠王导,在军事上则完全依赖王敦。于是就“王与马,共天下”,门阀政-治的模式自此形成。而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与皇权的关系,则是一种互相支撑、相互依存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皇族向世家大族作出某些让步,而世家大族则在需要时得支持皇权。”但这种特殊的政-治模式,却为东晋一朝的各种矛盾埋下了阴霾。皇权的隐忍毕竟只是暂时的,其与世家大族的矛盾凸显只是时间问题。

    随着司马睿坐稳了皇帝宝座,他的权力欲望开启。为了强化皇权,他意图分化王导的家族势力。于是他重用自己的亲信,开始疏远王导,并着手削导王敦的兵权。结果其这些举措惹恼了世家大族。公元322年,镇守镇江的王敦起兵,以“清君侧”的名义,兵锋直指建康城。多亏晋元帝请和,才平息了东晋初年的这场争端。

    然而东晋王朝的矛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皇权和世家之间的平衡总是难以为继。随着皇权的退让,世家大族觊觎王位、问鼎天下的野心也开始悄然滋长,以至于东晋百年之中,司马皇权始终不振,内外大权都把持在世家大族手里。

    到了晋穆帝永和年间,又一世家大族桓温,因多次北伐建立赫赫战功,萌生了篡位的野心。幸亏最终一次北伐失利,且年事已高,让他还没来得及篡位便匆匆离世,算是暂时解除了东晋王朝被谋逆篡夺的危机。

    而桓温的离世、北伐的失利等,使得东晋王朝失去了领军人物,使来自于北方的威胁长驱直入。公元383年,北方的前秦君主苻坚出动80多万军队,浩浩荡荡杀向东晋,一时间东晋王朝危在旦夕。于是谢氏家族中的谢安、谢玄等人挺身而出,成了抵抗前秦的中坚力量,与前秦展开激战。这场战役,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东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淝水之战是东晋门阀政-治最后的换歌。歌声虽美,也挽救不了王朝的没落。公元396年,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去世,长子司马德宗即位。6年之后,荆州都督桓玄同样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入了都城建康。随后,桓玄逼近司马德宗退位,自己做了皇帝,国号“楚”。

    仅仅一年后,出身北方流民的建武将军刘裕起兵反楚,并重新迎回司马德宗登上了帝位。但刘裕并不是世家大族,他的行为也不是为了保持世家大族与皇族的势力平衡,而是为了取而代之。

    公元420年,刘裕逼近东晋的最后一位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于他,建立了南朝刘宋政权。这一事件标志着东晋的彻底灭亡。而随之一起结束的,还有东晋的门阀政-治。正所谓,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大一统”的晋朝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mc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