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版本:
纵观整个华夏历史,晋朝几乎是中国史上最烂的大一统王朝,开国严重腐败,毫无开国新气象,反而比前朝更腐朽。皇帝卖官鬻爵,引进胡人,胡乱分封;后宫干政;士族服食毒品,压制人民思想,极端的拜金,信仰虚无,举国上下一片亡国之相。
公元280年,晋朝灭孙吴,统一全国,史称西晋。
公元291年,统一不过十年就爆发八王之乱,这一乱就是16年!
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於离石,各族相继叛乱。此时,西晋的蠢货们在自相残杀,中央到地方兵力空虚,由于众多游牧民族以雇佣兵身份进入中原,附带全民皆兵的组织性质加成,胡人势力相继做大。
公元306年,八王之乱结束,此时忠臣良将尽数死于政变当中,精锐的中央军彻底报废,地方军队精锐部队损失严重、百姓流离失所、经济中心的北方一片焦土,最终给五胡乱华彻底扫清了障碍。
公元311年,在匈奴人进攻下,洛阳、长安相继失守,史称永嘉之乱。北方许多士族纷纷南下,其中有八个大姓: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由此,南方进入了门阀政治时期,北方则开启了五胡乱华、汉人不如狗的大动乱时期,还最导致了中国将近300年的南北大分裂。此时距离晋朝统一全国不过才30年!
此时历史的大趋势是:
1,汉人刚刚经历了东汉末年混战、三国大战、八王之乱战、永嘉之乱,汉人正处于五胡乱华之中,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
2,由于出现小冰河期,北方气温降低,大量胡人纷纷南下,人口呈现增多趋势。加上胡人全民皆兵的组织形式,善于骑兵作战,总体呈现胡强汉弱的趋势。
3,若是这种胡人不断南迁的局面持续下去,那么:北方汉人可能在五胡乱华时期彻底被胡人取代。而东晋时期,南方尚未充分开发,人口不过300万人。北方汉人若被胡人取代,南方汉人可能也无法再自保,最后极有可能汉文明也将不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羯族、铁弗匈奴(匈奴和鲜卑混血)、丁零族(又称铁勒、高车)、卢水胡、慕容鲜卑族、九大石胡(昭武九姓)等是白人或者是黄白混血人种。
如图羯族:
丁零人后裔:涅涅茨人
其他的如:匈奴、拓跋鲜卑、氐、巴氐、姜、夫余、乌桓、高丽等为黄种人。
公元349年,冉闵杀胡令之前,在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初期四朝几百年间因各种原因迁到中原地区来的胡人高达500万之多。汉人呢?按《鸣沙石室佚书》记录:“永嘉大乱,中夏残荒,保壁大帅数不盈四十,多者不过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据此:北方汉人最多不过400万左右!
什么仁政,什么安抚,靠着容忍、妥协、退让得来的东西,不过是五胡乱华的胡人、安史之乱的胡人,五代十国的胡人们一波又一波的轮回罢了。而那些统治者和利益集团们,从来只会为自己的权力和利益疯狂,根本不会为自己的愚蠢负责。血腥与杀戮,最终都是逃不掉的人民去承担。
书本里的正义与邪恶,不过是胜利者的自述,真实的历史往往现实而残忍。血与火的修罗场里,两脚羊与胡虏肉才是真实面目。什么同化、什么融合都只是美化的结果罢了,认知上的东西,只有思想泯灭和头颅砍去之后才有真正的统一。美苏争霸如此,国共内战如此,民族融合也是如此。
公元349年,冉闵在政变中占领邺城后,为了测试人心,先后颁布了两条法令:
第一条:“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胡人反应是:“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
第二条:“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胡汉人反应是:“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
从这两条法令颁布后的效果来看,当时胡汉矛盾十分严重。冉闵开始本质上胡化汉人,但正是这两条,让冉闵觉醒了民族意识,发出了第三条命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于是,冉闵杀胡开始:“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亲帅赵人以诛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馀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其屯戍四方者,闵皆以书命赵人为将帅者诛之,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然后,冉闵致书各地,号召汉人起来向胡人复仇,在冉闵号召下,北方汉人掀起了一场民族复仇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杀胡令》。
因为冉闵是《杀胡令》领导者,所以诸胡又联合起来对付冉魏政权。由于冉闵自立皇帝,东晋方面拒绝了对冉闵支援,在与诸胡人政权的斗争中,冉闵越打越弱,最终在廉台之战中战败被杀,死后被鲜卑人追封为武悼天王。
关于冉闵的史书载:
1,《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
友情翻译:自从石虎末年,冉闵散尽粮仓、兵器用来树立自己的威望,与羌人、胡人互相攻击,没有一个月休息。青州(今天山东地区)、雍州(陕甘地区)、幽州(京津唐地区)、荆州(湖北安徽地区)迁来的百姓和诸多氐人、羌人、胡人、蛮族数百万,各自返回自己的老家,路上混合在一起,互相杀戮掠夺,经历饥饿、疾病死亡,能到达目的地的只有十分之二三。
2,《晋书·载记七·石季龙下》:
俊送闵既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岁永和八年也。
史臣曰:夫拯溺救焚,帝王之师也;穷凶骋暴,戎狄之举也。蠢兹杂种,自古为虞,限以塞垣,犹惧侵轶,况乃入居中壤,窥我王政,乘弛紊之机,睹危亡之隙,而莫不啸群鸣镝,汨乱天常者乎!
友情翻译:
慕容俊(慕容鲜卑首领)将冉闵押解到龙城,处死在遏陉山。冉闵死后,山方圆七里左右,草木都枯萎了,出现蝗灾,一直到十二月,五个月不下雨。于是慕容俊派出使者来祭祀冉闵,谥号:“武悼天王”,祭祀当天下起了大雪。这年是永和八年。
史官评价:拯救水火之中的人民,是帝王的军队啊!(暗指冉闵);穷凶极恶,暴虐非常,这正是戎人、狄人的举动(暗指五胡)。这些愚蠢的外族杂种,自古就是大祸患,用关塞和长城限制他们,尚且担心他们入侵,更何况他们已经进入了中原,窥探我们的政权,乘着我们内部混乱,看到我们危亡的时候,聚在一起,全部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发射响箭,扰乱我们正常的社会秩序呢!
3,《晋书·载记七·石季龙下》:
世龙之殪晋人,既穷其酷;永曾之诛羯士,亦歼其类。无德不报,斯之谓乎!(此句源于孔子: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友情翻译:世龙(石勒)屠戮晋朝人,彻底且残酷;永曾(冉闵)杀羯族人,也消灭了其种族。没有德行就没有好报,不正是说这事情的吗?
某些人,既没有古文功底,又不肯好好研究古文,乃至歪曲解释古人评价,抹黑冉闵,真不知道是什么居心。
虽然冉闵称帝只有几年时间,虽然冉闵兵败被杀,但是驱赶走了中原腹地的胡人移民,彻底消灭了白种羯族人,使得胡人内迁的浪潮一举逆转,使得汉文明转危为安,足以称得上民族英雄。
同一时期晋朝在干什么呢?"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阑亭",国家都要亡了,北方人民在水深火热的异族铁蹄之下,王羲之之类的群贤还在吃着毒品五石散,喝着酒,聊着天吟诗作对,这就是南朝的情况。
严格来说,冉闵并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冉闵的民族情绪是在政治斗争中诞生的。冉闵也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刚愎自用,不听劝告,最后导致失败。甚至冉闵的战功也远不及秦皇、汉武、光武、明太祖等皇帝,不仅没有完成驱逐鞑虏的任务,甚至在他之后在北方大地上还出现许多胡人政权。
但是,冉闵却一举扭转一个时代的潮流,成为为数不多的造时势、扭转趋势的英雄。时势造英雄造与英雄造时代比起来,后者逆势而上,不是更加值得尊敬吗?同时期古罗马帝国在遭受日耳曼蛮族入侵,今天罗马文明何在?如果没有冉闵振臂一呼,谁能保证中华文明不会像罗马文明那样灭绝呢?
所以,冉闵历史功绩也很简单,扭转了中原地区汉族人口逐渐减少,胡人日益增加的大趋势,保住了中原地区汉人的主体地位,解除了汉人民族灭亡的危机。
试想某天汉人逐渐凋零,外国人作为雇佣兵蜂拥入华,发动叛乱,占据政权、军权肆意杀戮汉人,汉人民不聊生,民族主体慢慢转移向白种人。这时一个叫某闵的人登高一呼,天下汉人群起响应,汉族再次成为中国主体民族,外国人再也不打窃取中华的主意,不也是一令人骄傲的事情么?
冉闵墓:河南省内黄县高堤乡冉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