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这部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子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从婚姻是“围城”,到最后感慨人生是“围城”。主人翁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生活好像故意跟他作对,老是与他的想法背道而驰:他不想结婚,但父亲却塞给他一个老婆,却也因“祸”得福,有机会出国留学;他不想得什么学位,在父亲和岳父的催促下,才买了一个假文凭充数;他不爱对自己一片痴情的苏文纨,爱上了温柔伶俐的唐晓芙,眼看就成了,却因为误会分了手;到了三闾大学,他不愿意在履历表上填上假学历,以求心理上的平衡,却受到同样是“克莱登大学博士”的外文系主任韩学愈的排挤;他害怕自己爱上孙小姐,却糊里糊涂地答应了孙小姐的婚事……
这部小说是两天的时间看完的,抑制不住的情绪总想知道最终的结果。很多情节会在生活中找到印迹,不免内心会产生共鸣。很多时候会把自己困在一个框里,站在框沿上不知道走进去还是走出来,不管是怎样的选择都会后悔。
看懂生活的人很多,过懂生活的人却寥寥无几。也许每天都活在这样的选择还是那样的选择里,选择的背后却没有一个定向的结果。有人把生活比作一场赌博,很形象也很生动。工作或者生活里总会有人会向我们要答案,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天知道那个答案根本不存在。生活它是流动着的,不是一个标本,随时会发生变数,当发生变数时,我们只能束手无策面对结果愧疚,所以别人问我要答案的时候,我会很生气,也许是在掩盖内心的挫败感,因为答案不是我能左右的。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我一直在想难道生活真的只能从一个框走到另一个框里?答案是肯定的。后来有种说法很得我的心意,选择本身就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要符合自己的内心,错也是对的。身边总会有“幸运”的朋友,感觉生活总是一直围绕着他转,我们很羡慕,可是我们没有看到他欣然接受错误的选择并承担的坦然。生活是不完整的,但我们要有一颗完整的心。这样站在框沿上我们才会充满坚定。
有人认为这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无法沟通的小说”;也有人认为阐释了生活是荒谬的这一哲学命题;还有人把人物的命运和现实的斗争生活结合起来,认为这种荒谬性是由于他们精神上的围城造成的。无论怎样的定义都是无可厚非的,只要符合你的心,你懂的!
围在围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