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开始品读《论语》第十七篇“阳货篇”,本篇比较集中地记录了孔子对当时道德状况的批评及孔子对当下状况的道德标准,此外还记录了孔子生活中的几个生动事件等。
在上文品读了“邦君之妻”,是“季氏篇”的最后一章,讲的是古代国君夫妻之间的称呼。
在古代对国君之妻的称谓问题就十分讲究,非常严格。
邦君之妻,比如说鲁公的妻子,国君叫他的妻子要称作夫人。
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民族习俗对伴侣都有不同的叫法。
这章讲的就是如何称呼自己的妻子,外国的人又是如何称呼。
接下来进入第十七篇“阳货篇”第一章: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注译:
阳货:又叫阳虎,是季氏的家臣。
归孔子豚:归,赠送。豚,小猪。赠给孔子一只烹熟的小猪。
时其亡:等他外出的时候。
遇诸涂:涂,同“途”,道路。在路上遇到了他。
迷其邦:迷,使动用法,乱,使乱。听任国家混乱。
亟:屡次。
与:在一起,等待的意思。
原文解析:
阳货想使孔子拜见自己,但孔子不去见他。
于是,阳货想了一个办法,给孔子送去蒸熟的小猪。
孔子不想见这个人,就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谢他,在路上遇上了阳货。
阳货对孔子说 :“来,我有话要跟你说。”
阳货接着说:“有才能却怀着不用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爱吗?不可以。
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聪明吗?不可以。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岁月是不等人的。”
孔子说:“好吧,我答应你去做官。”
有感解读:
阳货,又叫阳虎,是鲁国大夫季氏的家臣。
春秋末年,中央集权衰落,权势下移,阳货曾经一度掌握了季氏家族的大权,甚至掌握了鲁国的大权。
他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想拉拢孔子给他做事,但孔子憎恶他这样的越礼篡权之人,不愿为他效力。
阳货就想了个办法:“归孔子豚”。“归”是赠送,他让人给孔子送去一只小猪。
“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根据儒家所倡导的《周礼》,孔子是需要去见阳货还礼的,得按照礼法来办事。
就是说,按照礼尚往来的原则,孔子在收到礼物以后,应该登门拜谢。阳货用送礼的方式来挟制孔子见面。
“时其亡也”,“时”是动词,“亡”是出门的意思。
孔子找了一个时间,趁着阳货出门去拜谢,结果“尴尬人偏逢尴尬事”,两个人在路上遇见了。
阳货对孔子说:“来!予与尔言。”这种语气是非常难听的。孔子是当时大家都敬仰的文化大家,阳货却对这样一个知识分子说:“你过来,我跟你说话。”
阳货说:“一个人有能力、有本事,国家混乱,需要他,他却不出来做事。你认为这样算仁吗?”
曰:“不可。”
这很像是孔子的回答,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阳货自问自答。
如果这里是阳货自问自答,那么接下来这句“好从事而亟失时”,就是阳货对孔子说的。“我知道你内心当中是愿意出来做官的,但是总是失去时机,你这样做算是聪明吗?”“亟失时”的意思就是屡次失去时机。
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这里还有可能是阳货自问自答,是阳货劝说孔子的话。“这不可以。时光流逝很快,你要再不干活,人就老了。”
孔子说:“我知道了,那我便出来做点事情吧。”
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段对话,阳货为了能够让孔子出来替他干活、替他卖命,使了小伎俩。孔子想躲但没躲过去,答应了,“吾将仕矣”。但是后来,孔子并没有为阳货做事。
礼法,在孔子这里是必须遵守的东西,但在阳货那里,却是为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手段。
坏人对于礼的做法是,能用的时候就用,用不上的时候放一边。
但是对一个君子来讲,礼法所规定的东西是难以违背的。
所以,尽管孔子不愿意见阳货,但他依然要上门去拜谢,于是礼就变成了他的一个枷锁和负担。
从这章看来,似乎“礼”在孔子看来已经在“君子”的修养之上。
孔子曾说“君子不器”,似乎与此处有些背离。死守礼法算不算是“小人”行为呢?
或许当时孔子也不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君子”境界。
或者说孔子必须以身作则,结合当时的情景必须以“礼法”治国,从而做出了牺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