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给大家分享了如何给宝宝配置保险。但是,从我们的生命周期来说,这个阶段由于没有经济能力承担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小,所以并不作为保险的重点配置阶段。
那什么是你的重点配置阶段呢?就是我们开始工作挣钱到退休的这段时期。从伸手给父母要学费,到给父母赡养费;从懵懂的单身汉到成家立业,从子女衍变成父母等等随着时间的变化,基本上我们人生阶段的大部分角色都在这个时期完成。而我们的保险方案也是需要动态调整来匹配自己的身价。
先给大家说个故事。2016年6月明星创业公司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那个时候,张锐的妻子有一篇叫《一个人,和他的爱》刷遍了朋友圈,那是张锐的妻子在亡夫头七那天写的。
文中她说:
我曾对未来有过许多悲观的假设,如果公司破产了我怎么办;如果公司中层管理团队被全部挖了墙角怎么办;如果我先生入狱了我怎么办……
我给每一种不幸都是准备了预案。可是我从来不曾想到这种意外,就像你在京华时曾经和我说过的:“人生比小说精彩”。
在文章的结尾,张锐的妻子说: 我嫁给你的时候,你无车,无房,没有存款。 现在你走了,你还是没给我买过车,买过房,你也没有保险,没有理财,我们,甚至没有时间和精力要一个孩子。
我们从来不去质疑张锐是一位优秀的创业者,也不怀疑张锐妻子的付出。但是,我们除了冒险奋斗,是否应该给自己和家庭留下足够的安全?
在这里想重点提示以下三类群体:
第一类,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还没有成家立业,年龄在25~30岁。这个阶段的收入不算太高,父母可能已经退休。对于父母而言,已经不可能再次生育,那么家庭最大的风险就是“失独风险”。如果你说,你单位好,福利待遇都很高,那么就更是要警惕了。因为没有一份工作可以真的让人可以高枕无忧。
第二类,已经成家立业,事业发展也处在上升期。也是家庭责任最大的时候。家里有退休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
第三类,背负贷款的伙伴们,如果家庭经济支柱遭遇意外,那么负债会全部转嫁给配偶、父母。
以上三类伙伴最突出的共性就是,作为家庭的经济主力,风险集中,而且经济积累还没有那么扎实,财务上的抗风险能力不强。所以,最合适的做法是用定价低、杠杆大的方式来对冲掉小概率、大损失的人生风险。
这里有三项保险工具,提示大家关注:意外险、重疾险和寿险。这三项工具都满足“定价低、杠杆大”的特点。
首先,来看下意外险。意外险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第一款保险产品。
在我们之前的分享中有给大家介绍过意外险。在这里就不在重复了。
但是要特别提醒的是,意外险里的“意外”定义严苛,必须是“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意外能得到理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中暑、妊娠意外、过劳猝死、手术意外、潜水探险死亡等都不属于意外险承包的“意外”。
意外险的保险期限通常只有1年,这种短期型产品设计,结合本身就较低的风险发生概率,
说完了意外险,我们来谈谈重疾险和寿险。
首先重疾险有终身保障型和定期保障的。
在这里我特别和大家讲一下定期保障的定期重疾险。
刚工作的年轻人收入不高,购买终身型的重大疾病保险,会觉得占年收入的比例大负担不了,就建议可以先配置定期重疾险。单从价格来看,定期重疾险比终身型重疾保费要便宜。但是会存在一个问题,如果满期以后身体条件还是否能够购买继续购买重疾险,这是我们要明确的问题。
收入条件还可以的,建议可以配置终身型重疾险,在搭配上定期重疾险就可以人生 某个阶段拉高重疾保障额度,并且不用担心如果定期满期未来重疾保障空挡的问题。
由于早期市场的认知如此,不少重疾险的产品就会和身故保障一起打包。那么,组合产品的定价肯定比单一主险的定价要高。所以,你还是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点要落在哪里。
关于重大疾病的事例实在不胜枚举,就我们能够看到的新闻,相比失业,重大疾病更容易让一个家庭返贫。不过,在我们身边很多人普遍的心态:我怎么可能生病呢。我还是强调没有做风险管理的意识,起码得有应对危机的能力。这是我们整个人生都要坚持做的。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保额应该配置多少,以及重疾险覆盖的病症范围是否越广越好。
之前分享中我们有提到过建议配置的保额在5年至10年,因为遇到重大疾病会让我们无法工作挣钱,但是我们的支出不会因为生病而减少甚至只会更多。
那实际发生的重大疾病到底要花费多少钱呢?
我们看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4年全球癌症报告》,中国新增癌症病例和死亡人数位列世界第一。肿瘤治疗方面,我国人均恶性肿瘤治疗支出已到达20万元。而在现有的医保体系下,大部分癌症治疗所需要的进口药物、非医保内材料均需患者自行承担。在部分肿瘤专科医院,自费药的比例甚至高达90%,仅仅靠医保难以维持。所以,重大疾病险就是医保外的必要补充。
根据刚才和大家分享的数据,如果你打算配置重疾险,那20万保额就是一个标准杆。
第二个问题,覆盖的病症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还真不是。除非加量不加价,这个是可以接受的。
保监会规定,在内地,允许称作重疾的产品必须包含6种重疾保障: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
其实,这6种疾病就已经占我们一辈子能患上重疾的80%-85%。无论你在国内哪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重疾产品,这6种重疾都是一样的。
不过,你最好可以选购那些附带轻症责任和中症责任的重疾险。
很多轻症虽然达不到重疾的标准,但是也是很可怕的,像单肾切除等,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也不是什么小事;其次,很多轻症都是重疾的早期阶段。这个时候如果有充足的资金治疗,说不定不用发展到重疾阶段就治好了。
中症呢就更好理解了,介于在轻症和重疾之间。有些发现晚已经过了轻症赔付条件但是又没有达到重疾的理赔,这就尴尬了。所以市面上已经开始不断地增加有中症的产品了。
最后我们说一下寿险。
在你配置完意外险、重疾险后,基本后已经覆盖了常规的人生风险。
但是,如果你是家庭的经济主力,建议还是再买份寿险为好。寿险分为终身寿险和定期寿险。
一般现在大部分的重疾险都有和终身寿险捆绑销售,所以这个得按家庭经济能力来调整。
定期寿险是指在保险合同约定的期间内,如果被保险人死亡或全残,则保险公司按照约定的保险金额给付保险金;若保险期限届满被保险人健在,则保险合同自然终止,保险公司不再承担保险责任,并且不退回保险费。这类产品的特点就是保费低廉,杠杆率高,性价比强。
作为家庭经济主力的你,买这份保险的时候,其实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自己因意外而无法履行家庭经济责任,那么家里的大小开销该何以为继?尤其是家里的贷款和负债。那这笔保障赔偿就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处在我们人生创收的阶段时期就要考虑的现实问题,经济积累还没有那么扎实,财务上的抗风险能力不强。最合适的做法是用定价低、杠杆大的方式来对冲掉小概率、大损失的人生风险。
总结一下就是:
1.意外险保额是年收入的10到20倍,重疾险保额是年收入的5倍到10倍以上。总保费的支出是年收入的5%到20%。按照自己的经济能力来配置保险。
2.定期类的保险是人生不同阶段时期可以翘高杠杆的好配置。 有钱买终身搭配定期,完美组合。收入不高,定期来冲。
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最坏不过东山再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