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天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的读后分享
怎么理解“沉没成本”这个概念呢。我想起一件事。
前几天不是全民抵制乐天超市吗。好多乐天超市都关门了。是怎么关的呢,是货卖空了关的。在中国心照不宣的事实,超市会发卡,对,就是持卡用户们抢空了一个又一个乐天超市。泰州市区有三个,几天之内抢购一空。抢购到什么程度呢。我家不知道怎么也翻出来一张卡。我上午拿去东边乐天消费了一趟,只排了不到半小时队就可以结账了,因为东边乐天是新开的,人气不旺。没用完,叫当爷当奶下午再看看还买些什么。中午12点多去的,是去的正市中心的乐天。到下午4点多,当爷一个人回来了。他说排队太久了,他吃不消了,先回家休息一会,让当奶在那边排着。我立即打电话给当奶:不排了,就剩几百块钱大不了作废,为几百块钱吃这种苦不值得。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正常的反映,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没想到当奶不同意,理由是:我都排了几个小时队了!我说:那咱们现在去东边的乐天,那边人少,我去接你。当奶坚决不同意,她就强调一句:我都排了几个小时了!——这就是当奶心里的“沉没成本”。最后排到晚上10点多,排了近11个小时。如果她能当机立断去东边的乐天,大约一个小时就可以了。这里就引伸出一个心理的问题,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这个事情知易行难。
生活中这种例子还有很多。
你谈个恋爱。谈到后来,觉得对方并不合适。但是,不会及时分手,总是拖了又拖:已经谈了这么长时间了,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了,再谈谈看看。
你看个电影。看到20分钟,就知道这个电影是个屎,再看下去,就是浪费时间,可是你不会马上走出电影院:票了都买,都花了50块了,凑合看吧。
还有一个经典的现象。排队,突然旁边又开了个窗口,研究发现,排在队伍前面的人不会动,排在队伍后面的人会迅速换窗口,而排在队伍中间的人会犹豫,这一犹豫错失良机。为什么?前面的人不动好理解,反正都轮到自己了;后面的人迅速换也好理解,反正遥遥无期;中间的人因为又觉得轮到自己还有些时间又舍不得排了这么久一犹豫,就不会立即去抢新窗口。
你谈恋爱已经付出的心力,你看电影已经付出的票价,你排队已经付出的时间,就是沉没成本。它们不是你做出新的决定的成本,不要被它牵制住,学会当机立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