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
近距离接触,十年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近距离接触,十年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作者: 尝一 | 来源:发表于2017-03-17 00:57 被阅读97次
《嘿,老头!》剧照

这不是第一次接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却是第一次近距离深入接触。

在此之前,我家访过一位患有此病近十年的阿姨。她们是那么得相像,病情发展到意识不清、生活完全依赖他人的地步。同时,我为自己对这种疾病病症了解得太过肤浅感到羞愧。虽然接触过一次,依然没有仔细地翻阅相关资料,并不知道这种疾病后续的病情发展情况。在这样知之甚少的情况下,接下了这位患者,并我告诉家属不要抱太大希望。

回来查找相关资料才知道: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此外,这种疾病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她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差,在看到此类疾病分的三个阶段,心里咯噔了一下,十年是个临界点,这是重度疾病期,没有人能保证超过这个时间,还剩下多少时日。当这段话映入眼帘:

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于感染等并发症。

她那僵硬得难以伸展的四肢,她那双时刻紧紧蜷曲的双臂,那只左手总是莫名地伸到上衣内侧去摸索的动作以及那没有聚焦的双眼,还有口中无意识吐出的叹息,这一幕幕就如同电影一般不停在我眼前浮现。一遍一遍不停地放映,镜头由远及近,最终是她那只手的特写定格在我的脑海。那只干瘦的手伸到衣服的下摆一路向上毫无章法地摸索着,露出了贴身衬衣那藕粉色的一角,家属站在旁边却没有上前。

到这里,我的大脑暂停了思考,是我在控制它不要再前进,因为害怕它分析下面的进展,预知到不久就会出现的那个可怕的结果。

记得刚开始,家属向我诉说:“去年国庆前我们还出去玩,后来突然就不能站起来了,现在两只胳膊勾得特别紧,我就想她能站起来,春天了,还能带她到外面走走”

我没有接话,看了看患者,又看向家属。

家属满怀希望地看向我:“我就是希望她能好一点,病情进展慢一点也行,她才60岁,这么年轻!”

我组织了一下语言,语气尽量轻柔:“我只能试试,你们不要抱太大希望!”

出于无知,我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但是不敢给家属太高的期望值才这样表述。现在看来,我还是太过茫目,有了退却的心情,不应该接下这个患者,虽然嘴上说不要抱太大希望,但是这个举动已经给了他们暗示不是吗?

现在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错了?一开始,出于病人少,来者不拒的心理吧,但更多的是想真的能为她做点什么,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如果没有好转,我的举动算什么 ,对家属会不会是打击呢?

美国女哲学家图姆斯在以自身罹病经历写就《病患的意义》一书中的名言:大夫,您只是在观察,而我是在体验。

以她作为观察学习的案例,我这样是不是没有仁心?这是我工作几年来,最难以决择的经验,下一次,我该如何告知她的家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近距离接触,十年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qs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