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才知道小罕其实不止“一岁半”,他是天秤座,这样说来,还有两个月的样子就满两岁了。可是看起来,却一点也不像两岁的样子。
下午午睡结束,迷糊中看过去,突然觉得他稚嫩的面孔多像才八个月大的弟弟。所以再这样看来,除了身材瘦弱,其它方面也很像才一岁多一些的孩子。但唯一暴露年龄的是他对事物的这份轻松穿刺的理解力。
最近这两天,我们从山西回来又带他来到了草原。在这一次的过程中,明显发现他极速成长的模仿能力,还有源自于内在极度想表达的愿景。
我主张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所以生活中我经常带着他和我一块做事。他也很喜欢,对万事万物的好奇。
最近他的语言表达似乎更急切了,当我告诉他某样事物的名称时,他会再自己模拟发生一次。
像简单的常用的,“爸爸”、“妈妈”、“哥哥”、“奶奶”、“姑姑”等称呼他已经掌握得很流畅。最近又和他演练了很多新词汇。主要是菜蔬类、厨房用品类。他都很感兴趣,乐意模仿。
除了模仿词汇外,他的自我意识也有提高。主要表现在,从昨天开始,竟然主动要求穿鞋了。而且是在我帮他穿而遭到他拒绝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个另我很意外。
除了前段时间也有意无意的让他自己练习穿鞋子,他也愿意配合。而真正开始主动要求穿鞋子也是近几天发生的。
而且最令人欣喜的是,昨天他竟然提早说“尿尿”。我刚开始也只是以为可能已经尿湿了,但真正去了解的时候才发现他真的是提早说的。而后带他到他的小便盆上坐着,确实很快就尿了出来。这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最近在尿不湿上已经明显帮他减少依赖了,让他开始去适应并感受“尿”、“拉”的感觉。比如就昨天和今天而言,一天可能会尿湿几条裤子,但就是尿湿裤子这件事情本身对他来讲确实很好。小罕身体的灵敏度是很高的,凡是一点湿他都感觉不舒服,他会告诉你,指着裤子“咿呀”的说着,你便意会。
今天吃完晚饭后,他拉了臭臭在裤子里,因为没有戴尿不湿,所以臭臭直接从裤腿里掉到了地上。他很快发现了,然后指着告诉我。我说,哦,我看到了!臭臭掉到地上了。他说嗯!我说我们回去拉臭臭吧!他说好,然后过来牵着我的手。
回去以后再没有拉出来,不过拉了一泡尿。他坐在便盆上拉了一会,没有再拉出来。我觉得在关于拉屎这方面,小罕真是很厉害的!就像轻车熟路的,他很快就迅速掌握。我不知道小孩子是不是这样。
就在前段时间,他还每天都戴着尿不湿。在家了那段时间,有时候也会没给他用。有几次是坐在家里的马桶上拉的臭臭。就像从来没有坐着拉过屎的人,而他却很快心领神会,完全像是凭靠着一股子本能!我觉得这也没错!
在弗洛伊德的观念里,肛门期在口欲期的后面,小罕用嘴巴用得确实挺好。吃饭几乎不用操心,有时候也喜欢咬人。而接下来,对于大小便的掌握便是进入到肛门期的学习。
今天另外一个本体意识是他要求自己拉拉链!这个也是我没有想到的!他一定要自己拉上去,你想帮他都不行。但因为这个冲锋衣拉链确实不好拉,所以我只能在旁边暗自提供了一点帮助,才让他“顺利”拉了上去。拉上去以后,他又把拉链拉下来,然后又拉上去,如此反复。每进行一次,他就哈哈的笑一次。那么满足!真是不得不佩服孩子的这种轻而易举的成就感,穿上一只鞋是!脱下一只袜子也是!能够自己拉会拉链也是!
对了,如果感受没有错的话。小罕最近也在开始进入他的执拧期,虽然他一直个体意识还是很明显,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过在真正进入三岁这个“小青春期”也是值得考虑的!
前天吧!我给小罕穿上了他的外套,但是在他并不情愿的情况下穿上的。所以穿上以后他就开始闹,索性躺在地上的那种(此前也会有这样,但通常只是和你闹着玩,他撒娇躺到地上),我看了他一会,知道安慰无望。于是陪了他一会就起身做自己的事了。
过了一会,他还是躺在地上,不过是手里一边玩着床垫上的泡沫垫。过了一会,情绪大概是过去了,不过他也还没有起来。再过了一会,我走过去和他玩找“对对鞋”的游戏。我把他旁边的鞋子找过来,打乱顺序后让他找到另一只。他看了一下我的示意,立刻心领神会,马上就爬了起来玩了起来。
这一次是用注意力转移的当时结束了这次执拧。
另外一次是傍晚吃饭时,刚吃完饭他要出门去玩。但因为外面风很大,所以我就要让他穿上外套,他听了立刻不依,然后哭闹着一定要马上立刻出门的那种。什么说法也不奏效的那种。然后一边哭(做出哭的样子)一边躺到地上。
我也没说什么,就抱了抱他,过了一会他还是趴在那里。虽然哭闹的情绪还是一点不减,但还是很快收场了,然后我们就一起出门去愉快的去玩了,当然也穿上了外套。
总之,写到这里,我突然又想到他平时离不开人的样子。在这一部分,我突然想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
一,比如在家或者在营地这边。我们照顾他的时候通常是比较固定而单一的某一个人。比如说姑姑或者我来讲,这个时候因为空间限制,所以能够建立的依恋感就会比较强。而这个时候如果你想独立的做某件事,就会很难。孩子像是对你时刻召唤不停一样,令你对他寸步难移。
二,而在客厅的时候,他自身似乎也习惯了那里人数众多。他通常也会很容易就可以从你身边分离开,去接近他想接近的人以及做他想做的事。我就发现,在那个情况下,他其实还是蛮独立的。独立到,你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没有什么不妥。
所以联合这二者,我反倒是自我反省了一下。我在想,我究竟有多大程度上是允许孩子离开我,不需要我的?
这种体会很细微。我觉得孩子和“母亲”的依恋就像风筝和风筝线的关系。拽着线的人永远是那个操纵的人(这个问题当然是隐形的)。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出于安全依恋的需要,他自然会离得很近,这根线也很短。
当他大一点的时候,他需要迈出的空间就更大了。线也会长一些。
当他长大以后,这跟线不得不做出更大的退让,有时候甚至要故意隐去。
孩子出于生存的需要,会选择对他有利的事。而这种必然的交换便是那根线。当依恋一旦建立,线与风筝的拉锯也就开始了。
为人“母亲”的人一定要警惕。爱是关怀,是渐行渐远的,而非不可替代的“被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