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礼仪之本在于真诚的心意

礼仪之本在于真诚的心意

作者: 令斌 | 来源:发表于2017-12-18 22:23 被阅读51次

        “礼"的范围涵盖人类生活的全部:如果用一个字代表中国古代文化,那么答案非“礼"莫属。《尚书.舜典》谈到帝舜任用贤臣时,命伯夷负责“三礼",就是要主管“天地人"三方面的礼仪事务。这种礼仪在舜之前应已存在,亦即舜受帝尧之命摄位时,首先举行祭祀大典,其对象包括“上帝、六宗、山川、群神"。六宗为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由此可见,礼的宗教起源十分清楚。
礼仪之本在于真诚的心意
        “豊”是“禮”的本字。豊,甲骨文(像许多打着绳结的玉串)(壴,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许慎《説文解字》: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古文禮。  而“事神致福”自然属于宗教行为。
          孔子崇拜周公,周公成文王、武王之德,致治太平,制礼作业,可以说是周朝开国的实际控制人,中华文明的奠基人,国民性的缔造者。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周礼在鲁。孔子一生的梦想,就是恢复周公之道,日思夜想,梦寐以求,所以他经常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承认自己有一段时间没梦见周公就是衰老的征兆。
      《礼记.曲礼》描述了“礼”的全方位作用: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由此可见,“礼”涵盖了个人修养、社会生活、政治运作、宗教信仰等方面。如果没有礼,人生何去何从?“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一天能做到克己复礼,则天下归仁。克己复礼这么厉害?只需要一天,就全天下都归于仁了吗?不是这样理解。是说仁在我的心中,我如果能做到了克己复礼,则天下尽归入我仁心之中。钱穆说,人心之仁,温然爱人,恪然敬人。礼则主于恭敬辞让。心存恭敬,就不会对人傲慢。心存辞让,就不会伤害他人。那天下之大,无不尽归于我心之仁也。
        《礼记.经解》谈到礼教所造成的风气是“恭俭庄敬",这是不难明白的,但是礼教也有缺点,就是“烦",由于烦琐而让人烦恼。尤其值得担心的是:礼可能沦于形式主义,亦即大家行礼如仪,但缺少真诚的心意。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上策是:以德行来领导百姓,并礼仪来规范百姓;如此将使百姓有羞耻心,并且懂得分辨善恶,由此走上人生正途。同时,孔子也考虑到形式主义的问题,所以他强调:“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礼做什么?又能用乐做什么?真正的化要产生作用,必须由君主开始,上行下效,使人人皆由真诚生主动行善的力量。
        《论语.》:“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简;丧,与其易也,宁戚。”林放,是鲁国人,他看见世人行礼,繁文缛节太盛,觉得礼的本原,未必如此。所以就问孔子:“礼的本质是什么呢?  “大哉问!”孔子赞叹说,你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啊!看来是正问到了孔子想说的。
        礼,与其奢也,宁简;丧,与其易也,宁戚。
        易,是熟练的意思。依礼节而言,与其奢侈繁复,不如节俭朴素。就葬礼而言,与其程序熟练,不如哀痛惨怛。
      孔子此言,是针对当时鲁国的风气。大家拼命追求繁复的礼仪,追求盛大的排场,却忘了初心,忘了本质。而我们今天则相反,几十年没讲过礼了,礼仪不是太繁复,而是都没了。很多人都很粗鄙,人人都比较粗鲁,少数出类拔萃还有点礼仪的,也还粗糙。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第一》
      比如周公所定宗庙祭祀之礼。正式行祭礼的时候,按爵位身份排序,谁走前面谁走后面,顺序不能乱,这是尊卑上下。观礼者一看,每个人地位高低,身份大小,一目了然。
        之后是宴饮,宴饮敬酒的时候,同姓兄弟和异姓宾客,相互敬酒,从谁开始呢?每一家从年纪最小,地位最低的那位刚有资格参加成年人大事的小伙子开始,这样让他一进来就成为主角,他也找到存在感,也得到表现机会,这也能让长老发现人才。
        大宴会之后,异姓宾客退场,只留下同姓直系亲族开家宴。这时候怎么入座呢?无论职位高低,以年纪排序,哪怕这族里出了宰相,到这个环节,他也不能坐上位,由年纪最大的人坐上位,其他按年纪以此往下排。
        第一个环节尊爵,第二个环节爱幼,第三个环节尊老,这就是“礼”与“和”。

礼仪之本在于真诚的心意

相关文章

  • 礼仪之本在于真诚的心意

    “礼"的范围涵盖人类生活的全部:如果用一个字代表中国古代文化,那么答案非“礼"莫属。《尚书.舜典》谈到帝舜...

  • 知心的人,一个就够

    知心的人,一个就够,不在于多少,而是在于真诚之心,知心的人,和你没有距离,懂你的心意,知你的心情,对你掏心...

  • 中国古代五礼

    按荀子的说法有“ 三本 ”即“ 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 君师者治之本 ” 。在礼仪 。 中国传统揖礼中...

  • 【善良真诚、做人之本】

    人生在世,做事不必太精,太精无路。待人不必太苛,太苛无友。人和人交往,就像一面镜子。当自己真诚地对待别人,所收获的...

  • 《羊皮卷全集》48@真诚销售

    真诚才最动人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营销人员必须先从做人学起。待人真诚,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也是经商之本。营销人员只...

  • 改过之本,在于立志

    2021-2-25 致良知课堂【改过之本,在于立志】 改过的根本在于立志。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之后,书《教条示龙场诸...

  • 改过之本,在于立志

    2022-3-22 成长学习课堂【改过之本,在于立志】 改过的根本在于立志。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之后,书《教...

  • 问题之本,在于自己

    一、我是我,我又不是我了? 我是我,我是上一秒的我;我又不是我了,当我说完“我是我”我就成了过去的我了。我现在是我...

  • 随想

    救急之本 在于药 安全之本 在于食 世界著名美国营养专家安德烈、戴维斯说“人类的健康,不是靠医生和药品来维...

  • “无违”是指不违背礼仪还是不违背真诚的心意

    《论语•为政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仪之本在于真诚的心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sv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