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三地理选修2

高三地理选修2

作者: 我是杨毅 | 来源:发表于2020-03-27 17:43 被阅读0次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一节 地球上的海与洋 海与洋的区分

    海与洋的区分

    海洋是海和洋的总称。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也是海洋的主体;海是海洋的边缘附属部分。

    四大洋

    无重要内容,略

    海、海峡、海湾

    海位于大洋的边缘,按照它所处的位置可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陆间海

    海峡指连通海洋与海洋的狭窄天然水道,如直布罗陀海峡等。

    海湾是指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

    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认识

    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

    无重要内容

    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

    无重要内容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一节 海岸 海岸线和海岸带

    海岸线和海岸带

    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称为海岸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作用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海岸带整体

    不同类型的海岸

    海岸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等。

    (一)基岩海岸

    基岩海岸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又称岩岸。

    (二)砂质海岸

    砂质海岸通常为堆积性海岸,主要由砾石和沙子组成。(人们旅游通常是在这种海岸)

    (三)淤泥质海岸

    字面意思,土地肥沃,适合一些养殖项目

    (四)生物海岸

    生物海岸主要包括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海底地形分布规律

    大陆架和大陆坡、孤岛和海沟

    (一)大陆架和大陆坡

    大陆架组成物质与陆地相同,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较缓,水深在200米以内。

    由大陆架向外延伸,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做大陆坡。大陆坡水深一般为200-4000米,宽度从十几千米到几百千米不等,是地球上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二)岛弧和海沟

    岛弧和海沟分布在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度地带。岛弧是指大陆和洋盆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也称“岛链”或“弧形列岛”。岛弧分布在大陆坡的前缘

    岛弧的外缘常常伴生着狭长而深凹的海沟。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其中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最深处超过11000米。(离6371KM还是差远了)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三)洋盆和洋中脊

    洋盆又称“深海平原”,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面积的一半。洋盆水深在4000-6000米(也就是说海洋有4000-6000米深)。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洋中脊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都要分布,并且相互连通,全长超过80000千米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 洋壳的形成

    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拖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那么海平面不就上升了吗?)。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界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化为岩浆。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低洼的地方--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板块构造说对于海沟、岛弧等等海底地形成因的解释,是目前最令人信服的。

    第三章 海洋水体

    第一节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温度取决于海水热量的收入与支出状况。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主要受季节和纬度的影响。很好理解)

    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因而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但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水温随水深变化不大,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海水的盐度

    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海水的盐类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是3.5%。

    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雨使海水稀释。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

    波浪

    波浪是海洋表层水体最常见、最普通的运动形式。最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当然,也有地震,火山爆发引起的(不过对于那种一般都叫海啸了)波浪作用于海岸,成为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潮汐

    潮汐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为潮汐。

    洋流

    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洋流具有非常大的规模,例如墨西哥湾暖流的流量相当于陆地径流总量的20多倍

    洋流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洋流的主要动力。这种洋流叫风海流

    其次,由于各个海域的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

    第三,由于风海流和密度流,使得流出海区的海水减少,而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

    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以至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更容易达到蒸发温度)。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

    海-气间在进行水分交换的同时,也实现了热量的交换。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沃克环流

    沃克环流

    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信风驱使着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在东岸,由于表层海水被风吹走,下层的冷海水会上涌补充,同时,沿岸还有自高纬度流来的寒流,使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较低。在西岸,赤道暖流堆积下沉,形成深厚的暖水层。这样,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东西方向,表层海水存在着明显的温度差异。通过海-气的热量交换,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接近东西向的热力环流,称为沃克环流。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

    厄尔尼诺现象

    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之后,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减弱。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的气候从原来的干燥少雨变成多雨,引发洪涝灾害。同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气候由湿润多雨变成干燥少雨,引发旱灾。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这下你知道98年的洪水是怎么回事了吧

    厄尔尼诺现象是如何发生的目前还没有圆满答案,只有一些科学家的假说。

    拉尼娜现象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之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所以气候不会变化,而是被增强。多雨的地方更多雨)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例如,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拉尼娜现象。

    第五章 海洋开发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优势

    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

    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

    (一)滩涂养殖

    滩涂是指大潮时位于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它在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露出水面。滩涂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良好场所。

    (二)港口建设

    (三)海洋旅游

    第二节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三节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海洋能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盐差能。

    这是可再生能源,只要太阳辐射和万有引力的潮汐还在。

    (一)潮汐能及其利用

    真的NB

    (二)波浪能发电

    第四节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一)海洋交通与通讯

    海底隧道与跨海大桥

    (二)围海造陆、填海造陆

    造陆是人类改造和利用海洋空间的常见方式,包括围海造陆和填海造陆围海造陆是利用堤坝将一片海域与海洋隔开,并将堤内海水排出,形成封闭陆地填海造陆是在沿岸浅海水域,通过堆积砂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如果这块陆地与大陆分离,就是人工岛)


    海底储藏

    海底远离居民区,适合存放石油、天然气、炸药等易燃易爆物品。

    低温缺氧环境适合存放大米、小麦等易霉变的食品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海洋自然灾害

    (一)风暴潮

    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二)海啸

    海啸是一种特殊的海水波动现象。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滑坡等所激起的巨浪,称为海啸。

    海啸大多是由海地地震引起的。有时候能掀起成高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巨浪,冲向海岸。

    可以拿个小盆试试,确实如此 这个小女孩儿可以。原来海啸先兆是这样的

    (三)海冰和冰山

    海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域特有的水文现象。

    自然灾害防护

    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第三节 海洋权益

    搞这么复杂干嘛?

    后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选修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ts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