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书,最近在读Spencer写的《写作是最好的投资》,文中说:要吸引读者,你自己要比你的读者对信息更敏感,这就要求你大量阅读。
阅读是我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每天都会坚持读书,长则一两个小时,最少也有半小时,各种类型的书读了也不少。
却一直有个困惑:读的时候确定在很认真的读,有些经典部分还会反复多看几遍,可是随着纸页逐渐翻完,脑子里的内容也几乎不见了,感觉什么也没看到。
文中把这种读法归为欣赏性阅读,就像旅行,来到一个景点,当时一腔热情,又是拍照又是活蹦乱跳留足迹,生怕自己没来过一样,逛完之后热情消散了,记忆力也减退了,没有太大的效果。
与之相比较,功利性阅读就更有效果,怎样做到有效呢?方法很重要。
首先拿到一本书,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它好在哪里,能解答你哪方面的困惑?作者的观点你认同吗,为什么?从中得到的启发或方法,可以如何运用在你自己的生活中?……
当你带着一连串问题去读书,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输出,书中内容才能跟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融合,变成真正属于你的东西。
看到经典、打动你的部分,可以勾画出来做标记,或者做笔记,便于以后查看。
当然这些只是方法,实践起来也有个过程,我自己带着功利心阅读有一段时间了。
启发很大,有点探索奥秘的意思,比如说我遇到的问题这本书能找到答案,有可能另一本书也写到了,那我就把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做大概浏览,真正做到有效阅读。
知道很容易,只有做到了才是自己的,知道和做到之间有着深不可测的鸿沟,跨还是不跨?你说了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