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吴越文化与西湖文化的渊源

吴越文化与西湖文化的渊源

作者: 竹外疏花_0d1f | 来源:发表于2019-10-12 14:02 被阅读0次

    吴越文化与西湖文化的渊源

    孙雪梅

    摘要:吴越文化与西湖文化在我国两宋时期最盛,当时自商末周初起,吴、越两国分别在今天我国的江、浙地区逐渐形成,他们在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且在公元前11世纪“泰伯奔吴”时达到了较高的文明程度,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传播与孕育后,江浙地区的吴越文化就此诞生。本文中简单论述了我国古代吴越文化与西湖文化的历史发展渊源,并探究他们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吴越文化;西湖文化;历史渊源;茶文化

    秀萃明湖,游目频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这是清乾隆皇帝题西湖龙井的一帧名联,其描述的正是吴越文化的核心地域江浙地区的古代生活图景。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六次下江南,为此他撰写了《南巡记》一文,总结性地叙述了六次南巡的原因、目的及成效。在这一点上,他很像圣祖康熙六次南巡江浙。那么缘何所致大清两代千古明君对江浙如此钟情不已?抛开明丽隽秀的自然山水之外,更多的因素,当然不啻是吴越文化的渊远历史与厚重积淀。

    在浩若星海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花园里,吴越文化是独树一帜的。早在七千年前,生活在河姆渡一带的原始先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了,在考古学上,将这种生产活动称之为稻作经济。河姆渡遗址属于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如此看来,吴越文化的源头仍属农耕文化。最初的吴越文化虽然没有真正的核心价值理念,但却具有鲜明的统一性与系统性文化形态。总体来看,吴越文化在粗犷中透露出精雅的内涵,这也是让吴越文化能够长久流传的根本。

    一、吴越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吴越文化从六朝、隋唐晋室南渡,其中蕴含了土族文化所特有的阴柔特质,所以对清秀、温婉、恬静的文化特色内容十分追求,这基本确定了吴越文化的审美取向,即“土族精神、书生气质”,从南宋开始,吴越文化愈发向文弱、精致方向生长,但在两宋工商实业逐渐萌芽后,吴越文化又平添了诸多消费特征与奢华习俗,因为在两宋时期,苏杭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天堂,无论是经济、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历史的巅峰期,是全国经济文化领先的重要标志,所以吴越文化对苏杭的影响才能一直延续到今天。两宋时期的吴越文化之所以繁盛,这与它的园林文化、书院文化、曲艺文化以及茶肆文化都息息相关,下文就简单分析了两宋时期吴越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书院文化

    书院文化是南宋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化形态之一,当时的刻书、藏书业发达。“耕为本务,读可荣身,勿游手好闲,自弃耻辱,少壮荡废,老悔莫及”。这是出过三位进士浙江温州楠溪江的苍坡村宗谱族规,由此可略见“四壁青山藏虎豹,双池碧水储蛟龙。”的吴越书院文化之一斑矣。书院文化是南宋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化形态之一,当时的刻书、藏书业发达兴盛,特别是在南宋时期的南方地区,书院伴随大量私人讲学之风逐渐出现兴起,南宋书院数量大增,许多德高望重的学术大师都在山林书院中收授弟子,读书读学,形成了各种学派。根据史料记载统计,当时宋代拥有书院203所,这其中有75%在南宋,像吴地的学道、茅山、鹤山、龟山、丹阳等书院外,还有越地的34所书院,书院文化也是当时吴越文化的重要分支,为南宋时期形成了一大经典人文景观。相比较而言,与南宋书院形成紧密文化关联还有刻书业与藏书业的兴盛,但当时由于南宋迁都和靖康之乱,宋代藏书损失颇为严重,在南宋绍兴九年,杭州地区筹划重新开展刻书产业,采用优质纸张与调班印刷技术逐渐成为全国出版、刻印、发行的重要中心,同时也形成了官刻、私刻和坊刻三大刊书系统。根据统计,南宋刻书地就有180处,其中以越地刻书业最为发达,临安府最盛,整个临安府拥有20多家书铺承担刻书业务,其刻书品种内容广泛,其中像监本《资治通鉴》、《隋书》、《晋书》,经书《老子道德经》、《武经七书》,医书《内经》、《黄帝素问》、《补注本草》等等,另外还有大量私刻、官刻本,刻书业的发达有效普及并促进了吴越地区文教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培养了大量的相关专业人才,为地方学术交流、文献保存与文化传播都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藏书方面,南宋吴越文化熏陶下藏书业发达,其中像松江的庄肃藏书达到8万卷以上,叶梦得藏书超过10万卷,在如此风气影响下,吴越的藏书业形成自身鲜明特色,藏书分布广泛且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形成了代代传藏、广泛收集的文化习俗,藏书者中不但包括了官僚、学者、还有僧道,这种藏书、爱书、购书、读书的时尚文化氛围对学术研究非常有利,为当时文献保存也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二)曲艺文化

    两宋吴越文化背景下曲艺文化发展繁盛,随着两宋城市经济发展与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可表达市民情趣的文艺、杂耍、曲艺等艺术生活内容纷纷出现,这里尤其以话本为最大。南宋话本又被称之为白话小说,其话本数目有115种,其中内容对“市井小民”的描写与赞扬非常到位,客观反映了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也有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描述,非常细腻到位。具体到话本讲唱内容,其中戏曲类型较为丰富,所以像南宋临安的勾栏瓦舍等等也相比于北宋东京要多许多,全城里外共37处,北瓦市最大,拥有13座勾栏。这里每天都会上演说史、戏剧、小说、傀儡戏、说唱、教飞禽等等曲艺节目,昼夜不闲,每天都有上千人次前来驻足观看,可以说民间曲艺已经成为了吴越文化中最为风行的一大盛况,它为吴越曲艺文化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当然,这里不能不提一下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该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2006年越剧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在清末民初至抗日战争中期时,上海及其周边吴语地区还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曲艺形式——滑稽戏。滑稽戏由上海的曲艺“独角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它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许多创痛意义上的吴越地区,其传统剧目中保存了上海的民俗和“十里洋场”特有的世俗,其创作方法也极具海派特征。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与传承,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传统戏剧,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三)当代吴越文化的发展

    传统吴越文化从萌芽到发展兴盛,从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到南宋时期发展到巅峰,曲艺、书院、园林、茶道文化样样精致,而这些厚重的吴越文化遗产也被传承到今天,实现了与现代文化的完美契合。在当代临安,吴越文化的发展凸显了它与群众文化打成一片的一面,文化形式开展多样,对群众、校园、节庆、社区、老年、广场等多种文化类型的宣传到位。例如在临安的民间艺术节上就有“吴越双狮”和“临安水龙”这样体现吴越文化历史民俗风气的重要节目,甚至这一节目形式也被传递到海外,在法国尼斯狂欢节上,吴越文化节目大放异彩,深受海外文化人士及民众广泛好评。而在国内,像临安的天目山文化旅游节、中国山核桃文化节、越剧民间戏班汇演等等也都在大力传承、发扬吴越文化,为其不断推陈出新,强化市场运作方式创造了有利空间条件,增强了吴越文化的自我发展与面向未来的继续传承能力[1]。

    二、西湖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西湖文化是我国山水文化之精髓,在中国5000年的农耕文明厚重历史与水利工程建设历史中,西湖文化拥有着它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思想,不同于历史朝代文化而独树一帜存在着。

    (一)西湖文化的历史渊源

    安静而清澈的西湖,碧蓝而澄澈的天空,犹如天堂里天赐的天池般天然地存在着。“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西湖独绝天下的自然风光,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为之流连,为之倾倒,为之吟诗作赋。西湖在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早在东晋时期,天竺高僧慧理创建了灵隐寺,揭开了杭州佛教历史发展的第一页,当时的杭州佛教盛极一时,被称为“东南佛国”。当藏传佛教初入汉地以后,西湖周边出现了大量的藏传佛教文化,它与江南佛教文化相互融合创造衍生大量艺术作品,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说,西湖文化的最初文化体现是佛家文化,像比较著名的雷峰塔就位于西湖夕照山,它始建于吴越国972年,属于双层套筒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雷峰塔经过历代多次整修,在1924年轰然坍塌,目前已经建成新塔。新雷峰塔形成了西湖南北两岸最具标志性的对景建筑,在塔内也蕴藏着相当经典的西湖文化,即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爱情故事之一的《白蛇传》,它是坚贞爱情的象征,为后人所品读所回味[2]。

    (二)西湖文化中的茶文化

    在西湖文化体系中,不得不提的是茶文化,时至今日,西湖茶文化与杭州经济发展的关系依然密切,其中像龙井茶代表了历史与自然的象征,是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在西湖文化中,龙井的美名自不必多说,它吸引远道而来的茶人与游客不愿离去,由此所产生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不可估量。唐代著名茶学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了“浙西湖州上临安、于潜二县生天目山,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这其中就介绍了苏杭地区的产茶地,它是呈现扇形分布于西湖周边的。显而易见,杭州良好的大运河水运与西湖文化孕育了其良好的水文化与茶文化,而茶事与人文有关,加之自然条件的优越,就酝酿了西湖文化中的经典茗茶[3]。

    总结:

    如果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是一份红尘之外的眷恋,如果说“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是一篇时光背后的人生寓言,那么“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无疑便是醉卧满湖的唯美与经典。“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吴越文化、西湖文化共生,从古至今他们都影响着中华民族江浙地带文化内涵的深厚孕育过程。在如此的文化渊源与氛围中,人们始终没有停下品读、研究文化的脚步,因为它们都是炎黄子孙所孕育的最美好的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赵欣.吴越文化溯源[J].地域文化研究,2017,0(1).

    [2]杭州西湖灵隐管理处:尽显花文化古风新韵[J].中国花卉园艺,2018(19):28-29.

    [3]刘颖.弘扬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的时代价值[J].茶博览,2016(003):35-37.

    2019.08.16 杭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越文化与西湖文化的渊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yq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