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热播剧《清平乐》范仲淹出场邋遢,没有君子之仪?其实这很范仲淹

热播剧《清平乐》范仲淹出场邋遢,没有君子之仪?其实这很范仲淹

作者: 读书旅行茶 | 来源:发表于2020-04-14 22:13 被阅读0次

范仲淹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尤其是他的文学作品,《渔家傲》、《苏幕遮》、《江上渔者》、《岳阳楼记》等,基本都背过。而他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耳熟能详。 

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范仲淹毫无意外地出现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 而且以绝对让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出场了。

只见他头戴斗笠,穿着布衣,后面拉着一车行李,被书院的门人当做农夫赶到一边去了。

随后,范仲淹还就被一群小学子们以《诗经•相鼠》里的诗句嘲笑他没有君子之仪。

好在后面赶到的晏殊替他解了围,说他未曾言传,已然身教。

接着,晏殊用周公《尚书▪无逸》里的“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教导学子们,君子居其位,不能只图安逸,要先知道耕种的艰辛,才能知道庶民的苦楚。

很多人为范仲淹这样的出场方式鸣不平,但我却要这个出场安排拍手叫好。

历史上的范仲淹,不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还是出色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这个出场,很范仲淹!

1.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范仲淹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体现在他无沦在朝主政,还是出帅戍边,都时刻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上。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自由则忧其民”,这是范仲淹真实的写照。

欧阳修曾这样评价范仲淹:

“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范仲淹一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但依然初心不改,不平则鸣。

从京城到地方,从地方到京城,心里想的都是为君分忧,为民谋利。

比如范仲淹出任泰州时,曾征调民众4万多人,用了5年时间,重修捍海堰。

新堤的完成,不仅使当时百姓的生活有了保障,还在后世"捍患御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范仲淹,便将所修之堤命名为"范公堤"。

此外,范仲淹还为防御西进攻和为推行庆历新政做出了贡献。

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抵御西夏,护卫了祖国的安宁,留下了显著的军事成就。

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让范仲淹制定出一套治国的方案,范仲淹针对当时的现状,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纲领,包括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

新政虽然只实施了短短几个月间,但政治局面焕然一新。

2.执着的教育家

范仲淹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教育思想,把"兴学"当作是培养人才、救世济民的根本手段。

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的母亲去世,他为母守丧,住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当时晏殊任南京留守、知应天府,听说了范仲淹的才名,就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

范仲淹主持教务期间,勤勉督学、以身示教、创导时事政论,每当谈论天下大事,辄奋不顾身、慷慨陈词,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即由范仲淹倡导开始,书院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

范仲淹足迹所涉,无不兴办学堂。在晚年的时候,又设义田、建义学,对族中子弟实行免费教育,鼓励"读书之美" ,开启了中国古代基础教育阶段免费教育的新风尚。

难怪王安石这样说道:

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范仲淹,确实担得起!

3.不朽的文学家

范仲淹的文学素养很高,留下的作品也不少。

据《宋史》载,范仲淹作品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尺牍》二卷,《奏议》十五卷,《丹阳编》八卷。北宋有刻本《范文正公文集》,南宋时有乾道刻递修本、范氏家塾岁寒堂刻本,皆二十卷。

在文风方面,范仲淹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重视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

比如他的《岳阳楼记》,除了规劝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表达出了范仲淹济世为民的忠君爱国情怀,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至今。

范仲淹的诗歌存世共305首,有抒写伟大的政治抱负的,有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还有歌颂祖国大好的河山的,总之,内容非常广泛。

相对而言,范仲淹的词作数量就少了,存世只五首 ,不过首首脍炙人口。如《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及《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等。

毛泽东主席曾评价范仲淹:“介于婉约与豪放两派之间,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读。

可以说是很高的评价了。

四、秉公直言的真君子

最佩服他的还是他秉公直言的品格。

比如,宋仁宗19岁的时候,刘太后还在主持朝政,不让皇帝亲政,范仲淹于是就上书太后,要她还政,言辞非常激烈不说,甚至拿刘太后跟武后相比。

要知道,当时的仁宗都不敢说太后半个不字,范仲淹能仗义执言,是非常了不起了。

更了不起的还在后面。

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驾崩,仁宗亲政, 当时群臣多议太后垂帘听政时的过失,只有范仲淹认为太后虽秉政多年,但有养护仁宗的功劳,建议朝廷掩饰太后过失,成全她的美德。

范仲淹就事论事,不人云亦云,这正是他秉公直言的表现。

还有一次,多地出现大旱,还闹蝗灾,范仲淹奏请宋仁宗马上派人去巡查灾情,但仁宗不予理睬。

范仲淹于是直接质问仁宗:

如果宫中停食半日,陛下该当如何?

宋仁宗这才幡然醒悟,命令范仲淹去灾区赈济灾民。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5.范文正公

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不管是在朝堂,还是在江湖,都心系国家和百姓,时刻不忘为民谋利,为君分忧。

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泰州治水,抵御外敌,推行新政,秉公直言;

作为教育家,他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传道授业,悉心培养和举荐人才;

作为文学家,他开风气之先,主张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思想家,他倡导"先忧后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成为我们中华文明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范仲淹,范文正公!

【end】

注:图片源自网络、内容参考360百科

我是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旅行茶,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热播剧《清平乐》范仲淹出场邋遢,没有君子之仪?其实这很范仲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zx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