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是否有下列苦恼:
在你没有做错事的情况下,你的上司莫名其妙把你骂了一顿;
在你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你的伴侣不告而别;
在你回到家时,你的父母开始抱怨你的各种过失…..
在这些情况下,你是否感到异常苦恼和烦躁呢?你是否希望找到能够帮助你缓解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呢?
《跳出自我的盒子》这本书告诉我们,当我们责怪别人给我们带来痛苦时,却忘了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当我们以内在思维模式运转时,会导致冲突和紧张;但当我们转化外为外在思维模式时,我们就能更加理解他人,同时也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成功与快乐。
这是美国亚宾泽协会出版的一本书,它是一家管理培训和咨询公司,擅长帮助个人与团体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内向思维,转化为以结果为中心的外向思维。
当我们真正运用外向思维时,我们才能让自己周遭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好。
01:什么是外向思维
书里提到人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叫内向思维,一种叫外向思维。
在内向思维模式里,我们把周遭的人是否存在,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达成目标。
如果他们能够帮助我们达成目标,那他们就是工具;如果他们阻碍了我们,那他们就是障碍;如果他们对我们毫无用处,那就与我们毫不相干。
例如,如果一个城市的警队,认为一些居民是挡道的障碍,一些是可用的工具,其余人都无关紧要,那这种理念势必会激起居民的不满。因为他们把人看成了物品,而不是人类。
内向思维模式者往往只考虑自己,从不想到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别人。
但外向思维模式者就不一样了。我们会感到既要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也要考虑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
我们会感到他人是重要的,他们想做的事情也是重要的。他们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愿望、目标和挑战。
例如,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家庭关系更加和谐。你就要去考虑你伴侣的需求和愿望,要倾听他的心声,而不能只是光顾着自己。
这一点,同样也适用于企业和组织。
当我们都拥有外向思维模式时,你会惊讶的发现,生活慢慢变得好转起来了。
02:外向思维的影响
书里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洛莉有一只13岁的斑点狗。
当它逐渐变老的时候,它开始不停的在晚上频繁吠叫,这让洛莉好几个月都无法入睡。
她试了很多办法,吼它、用水喷它、重击它的鼻子等等…..但没有一丝效果。洛莉甚至都想让这只狗永远安眠了。
但某一天,洛莉突然想到了。她只考虑了她自己的困难和挑战,一点都没考虑过这只狗的现状与困境。
它已经逐渐失去听力、视觉和活力,不知道周边发生了什么,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少。
洛莉这天晚上,做了和平时不一样的事情。她来到后院,抚摸了这条狗几下,神奇的是,它晚上居然没有叫。
第二天,她又去抚摸了她,时间稍微长了一些。这天晚上,它依然没有叫。
日复一日,它停止了吠叫,已经不再狂躁,看起来甚至年轻了好几岁。
这个故事里,洛莉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她从谴责愤怒转向了好奇和关心体贴,这让她自己的情绪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这就是外向思维模式的影响,既可以影响他人的反应,也可以改变自己。
外向思维模式会让我们倾听他人,并向他们学习;自愿为他人提供帮助;让他人参与进来自己的世界;承认自己的错误;容易接受他人的纠正以及展示真诚的欣赏。
我们也会对他人设立高期望,授予他们真正的责任,给予他们有益的改正意见和直接的反馈,甚至还能进行必要的艰难谈话。
做一个外向思维模式者,才能让我们把别人,真正的当成人去对待。
03:培养外向思维
那么,应该如何把外向思维培养起来呢?
书里打了一个在工作中的比方。
比如,当我们面对客户时,我们要努力去了解他们的需求、挑战和目标,以便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这些。
而对于公司里的平级同事,我们要确保了解他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以免为他们制造麻烦,并要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们。
而如果是对于我们的下属,我们就要去努力了解每一个人,更要了解他们是怎样认识工作以及对职业有什么希望和期待。更要让他们了解到,我们会帮助他们实现成功目标。
那对于上级,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挑战和目标,确保我们的努力与组织和管理上的优先级保持一致。
外向思维模式的人会关心自己,是否真正帮助到了别人。
他们会关心自己是否可以持续的帮助别人,影响他人。
写在最后
现在,想一想,生活中,有什么人给你造成了不舒服或者痛苦的感觉?
尝试用外向思维模式,去感受一下对方的心情与体会,感受一下对方可能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你是否可以原谅他们一点点了呢?
做一个拥有外向思维的人,帮助你探索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