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娱乐节目中,宋丹丹讲了她小时候经历的一次险情。有一天,正在等公交的她,帽子被风刮到了马路上,她毫不犹豫的冲上去捡,迎面而来的公交车一个急刹,她已经躺在公交车底下了。回首往事,她戏称“差一点把一个艺术家扼杀在摇篮中”。
(1)
人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惊险”时刻。在那一刻,生与死对于某个人而言,是零和一的关系。一辆汽车冲入人群,有人彻底倒下了,有人幸得生还,这就是所谓的飞来横祸。
不论受害者家属如何咒骂酒驾司机的无良,也换不回逝者的生命。有时候错误不完全在自己,别人的错误更加害人害己。
我们常专注于自我改进和提升,忽略了周边人对我们以及我们对他们的影响。所以常常出现坑队友,坑父母,坑朋友的情况。被坑的人往往很冤,但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大抵能明白为什么被坑的是自己。
还是以驾车为例,我们不仅要能防止自己撞上别人,同样也要注意不要被人撞到。人际关系也是这个道理,既要保持好与朋友的关系,还要有一定的距离,防止被这层关系拖累。
有一类人,没有朋友他活的很好,有了朋友他可能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事事都依赖于朋友,这样的做法极不可取。
朋友一定是对等的,不平衡的朋友关系迟早会断送掉本来纯洁的友谊。
(2)
不信命,也不向命运低头,这是代代相传的价值观。但是,有时候又不得不接受“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同样的河里游泳,有人淹死了;同样的爬山有人摔死了;同样的坐飞机,他的航班失事了。这个时候我们习惯于从人的角度出发来寻找问题的根源。
不可否认,大部分问题还是可以从人的角度找出答案的。例如,过马路时你要按规则来,车在躲人,人也要注意躲着点车。比如爬山,带好装备,做好路线规划,就不容易走丢;比如游泳,只能游二百米,盲目挑战一公里,可能游到半路抽筋而淹死。
抗战纪录片中,无数活着的老兵,都是百战余生。同样的子弹飞,擦着他的头皮飞走了,旁边的战友正中面门。都说子弹不长眼,而被不长眼的子弹击中的那个人,用命运来解释,这个人命衰。其实不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挨枪子和平时训练水平的关系。
命运这个范范的概念,经常被用作挡箭牌,终结了人类一切纠结的麻醉剂。
古语讲“天灾人祸”,天灾固然有。但我们也常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恰好从反证了事在人为,有时候“苛政猛于虎”,人比虎厉害的多,人祸大于天灾岂止千百倍?!
想来,不简单粗暴的用命运来解释生活,而是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世界,大抵更贴近于世界的本质。
(3)
记得上大学时有一门课叫《发育学》,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个人的结合(男女关系)是命中注定,还是随机的?浪漫主义者认为是命中注定,务实主义者认为是随机的,各执己见。
那么,什么算命中注定,什么又是随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人类是动物,动物的交配是随机的。从人类的情感的角度,我们更愿意相信浪漫的命中注定,至少这样显得高大上了许多。
把这个问题拓展一下,命中注定意味着一切不可改变,是必然的。如果是这样,人似乎不需要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需要为身家名利所束缚,因为都是注定的,在家里喝着咖啡等着好了。很明显,这与我们生活的现实决然无法匹配。
举个例子,打麻将的人都讲手气。衰的时候往往挡不住,一泻千里,一旦逆转过来,一路飘红。用这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解释一下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但是,能不能完全逆转命运?能不能笑到最后?无人能预知,故而“浪漫主义者”又要找“命运大哥”说事。
其实应该这样理解:人不应该放弃打拼,即使有那三分不可预知的命运,也不能因为“未来困难”刹住“今天努力”的车。
引用一句名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累土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去做。
钱钟书先生有一句话讲的很好:天下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戴了面具的必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