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7 day 05
书名: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作者:武志红
章节:让感觉在你的心中开花结果
摘录:
生活就是大地,你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腻的感受就是一条或粗或细的根,你的感受越是丰富充沛,你的根系就越是紧紧地深入大地中。那样一来,就算是很强烈的风也不能颠覆你的立场。
左右着你的当下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常见的是两种:留恋或目的。
我们很容易执着于过去拥有过的快乐,于是不能活在当下。
比较心会令我们产生审美疲劳。
这也是多数爱情故事的共同遭遇。某些感觉太好了,于是我们想一再重复它们,结果这些感觉成了阻碍,令我们看不到当下的美好。
活在当下,才能全神贯注
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我认为,是卓越人士的共同特点。
拥有全神贯注做事素质的人,是能够活在当下的人。他们也会有目标,会有一个全盘规划,但在做事时,他们会关注当下的信息,不仅很细致,而且会乐在其中。他们做事的动力是当下产生的快乐,而不是源自未来——其实也是过去——的目标。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活在当下是智慧的唯一源泉,因为过去产生的都是知识,都是僵死的东西。按照过去的知识套当下的问题,就不能第一时间洞烛当下问题的本质,从而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
与过去取得链接,在心理治疗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因为,我们总是因为过去太痛苦才将心关闭,本来我们想关闭的只是和某几件痛苦往事的链接,但最终我们关闭的,却是心的整个通道,从而失去了与其他人乃至万物的链接。
这并不是因为痛苦在日益累积,而是因为他想逃避这些痛苦而逐渐将心关闭,而钱是帮助我们将心关闭的最佳工具之一。
内心藏着太多痛苦的人,非常害怕失控,
彻底的失控并不会带来死亡,反而常常带来自由。
一旦与过去的痛苦取得了链接,一个人就可以更好地感受别人的感受了。
当一个人能够逐渐与过去链接时,他的心就会发生巨变。当一个人能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现在的自己时,他的心也会发生相当的改变。
概括而言,头部的感受常常和对别人的不好评价联系在一起,胸口的感受是关于爱与非爱的,而小腹部的感受则和力量有关。
你能不能很好地守住你的一个立场,关键就是,这个立场是不是来自于你身体的深处。
实际上,最有智慧的父母不会给孩子什么规条,他们知道,不能让孩子的心智淹没在他们所发出的指令中,他们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内心。当孩子学会听从于自己的内心时,孩子才最容易在这个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巴菲特一再向他强调,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教诲来自于父亲。 这个教诲是尊重自己的感受。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感受就是你与事物建立关系一刹那的产物。 因而,可以说,你的感受就是你与某一事物的链接。这个链接是最可靠的。
但是,不幸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最初动摇我们立场的,恰恰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比如父母。
尊重自己的感受,不是指仅在大事上如此,相反,这是在无数的小事中练习出来的。
失去自己的立场,也不光是在大事上才如此,相反,是在无数的小事中形成的。
吃饱了感觉会很好,但吃撑了感觉就会很不好。
在《不要用爱控制我》一书中,帕翠斯·埃文斯说,爱控制别人的人有一种奇特的逻辑——我知道你是谁,而你不知道你是谁。
当自己与某一事物的关系没有受到别人的妨碍时,那种全身心投入做事情的感觉实在太好了,这种专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奖励。
本来,这是理所当然的。只要父母不去太多地干涉孩子,那么孩子自然就会成长为非常有感觉的人。但是,现实情况下,有这样的父母成了一份难得的幸运。
假若你很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你成长的历程中形成的。现在就去检视一下你的成长历程,这会帮助你从别人的评价中解脱出来,从而投入地去做你喜欢的事。
成为富甲天下的富豪,不够;有性能力,不够。必须有那个爱自己的人的认可,才够,这是一种终极认可。并且,那个人认可自己,最好不是因为自己富甲天下,更不是因为自己有值得夸耀的性能力,或者其他任何能力。
所以,请不要迷失,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自我价值,而忽视了最值得珍视的关系。
自我价值,总是要在最珍惜的关系中得到体现的。
羞耻感总是和需求联系在一起,“我有需求,但对这一需求我又有羞耻感”,而最要命的是可能演变成“为了不要这份羞耻感,我宁可不要这一需求”。
执着的本质是渴望改造对方。我们这样做,对方也这样做,但没有谁愿意被另一个人改变,于是我们都忍不住要拒绝彼此,而伤害也由此产生。
除非一个人主动愿意作出改变,否则他不会因为别人的推动而发生改变。
因为每个人都讨厌别人把他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于是,你越渴望一个人发生改变,那个人就越抵触你的意志,并会忍不住走向相反的方向。
觉察到执着,就能放下了。拥抱真相是走向解脱的唯一途径,除此以外没有别的路可走。我们必须诚实地直面自己的人生真相,这时不管产生什么感受,都要尊重它,而随着感受越来越纯粹,它最终会将你带向解脱。
有时候,我们渴望方法,是因为我们发现,尽管知道了无数道理,但我们还是没有发生改变。这是因为,这些道理和你还没有关系,它们还不是你自己的。你必须通过自我觉察,清晰地捕捉到这些道理的确在你自己身上的展现,等你捕捉到这些信息后,好的转变自然就会发生了。也只有做到这一点后,这些道理才成了你自己的。
控制别人,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头上,这就是权力。
任何试图装扮成神的,要么别有用心,要么有严重的精神疾病。
我看的是一种神情、一种气质。但这说法并不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我看的是眼前那个人给我的整体印象,一种感觉。
丰沛的感觉并非小说家、画家、导演和音乐家等艺术家的特权,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天赋能力。
感觉丢失,首先是因为身边最重要的亲人不断否认我们的感觉。
这些做法都是在否认孩子的感觉。摔倒了,觉得疼,这是孩子的感觉,但大人说,你不疼。这时,孩子的感觉就混乱了,他为了赢得大人的爱与认可,或者惧怕大人的疏远与惩罚,最后倾向于否认自己的感觉,而认同大人的说法,不哭了,甚至觉得自己也不疼了。
这些所有的感觉,会自动牵引着这个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本相,令他知道该怎样生活,怎样自我保护。但如果他的这些感觉被否定,那么他就只能依靠理性的教条来生活了,而感觉就会离他越来越远。
感想:
每个人天然的具有自己的感觉,属于自己的判断能力。如果从小到大,这种感觉都能得到身边重要亲人的尊重,那么,TA必定能发展成一个心智健全,而且充满力量的积极之人。
因为TA可以在每一件小事,每一个当下,去体验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神贯注地做他喜欢的事。而不必在自己的感受和旁人的评价中挣扎,内耗。
我们一直以为头脑是我们最聪明的器官,而事实上,整个身体的感觉比头脑聪明且准确的多。
所以,要更多得相信自己的感受。同事也要尊重别人的感觉。
无论这种感觉看起来有多离谱,总有它背后合理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