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0-17(霄)

2018-10-17(霄)

作者: 18郎师门 | 来源:发表于2018-10-18 09:24 被阅读0次

四,城乡中国的土地问题

2010年代前后,中国城乡关系发生革命性跃迁。

(一)城乡关系的历史性变迁

1,代际革命

在城乡人口迁移中,80、90后已经成为主力军,他们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行为特征呈现显著的代际分别,甚至具有不可逆性,成为引领中国城乡关系变革的重要力量。他们保留着农民的身份但已不再务农。

2,农业发展方式的历史转型

一是传统均质小农异质化。到2012年,纯农业户占18.28%,非农业户占15.93%,农业兼业户占30.07%,非农兼业户占35.72%。二是在农业投入上机械代替劳动。三是农地经营制度变迁,土地流转加快。四是农业发展功能变化,长期依靠高劳动投入提高土地单产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正在转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五是农业功能与形态发生变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

3,乡村分化成不可逆势

一是伴随城市化进程,中国的村庄缩减势成必然。一方面是因为农作方式变化带来村落与耕作半径的更大范围;另一方面是因为村落人口减少后公共服务的供给需要适度规模。二是村庄的分化加剧,村落的活化与衰落并存,相当部分村庄由于农二代的归宿去村化趋向以及农三代的完全城市化,会使多数村庄进一步衰落,还有一类村庄会在新的城乡关系中复活和兴旺。

4,城乡互动与两种文明的共生共存

在城乡巨大差距,城乡二元体制和政府主导发展权的共同作用下,上一轮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从乡村向城市单向配置。近年来,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配置和互动增强,有一定的回流。城乡互动是中国经济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增长,人们消费需求变化的结果,具有阶段转换与趋势变化的性质,将成为城乡中国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城乡中国的主要土地问题

1,发展阶段转换与土地功能变化

从土地与增长的关系来看,2010年后,中国经济增速出现趋势性回落。即从过去30多年10%的高增长转向6%—7%的高速增长平台,增长的动力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创新驱动,发展导向从数量扩增转向发展质量提升。随着经济发展阶段转换,土地发动机功能减弱,为应对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加大财政投入,宽松货币供应,加大土地供给的方式来保增长。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土地宽供应持续到2013年,但经济增长率在下降,到2013年后,由于经济继续下行,对土地实际需求减少,土地供应与增长关系从过去的供应创造需求转向需求引致效应。这表明,经济增长平台转换后,继续依靠土地宽供应促增长的方式一去不复返

2,城乡格局变化与土地配置制度困境

现行土地配置制度——农地转用一律实行征收,建设用地只能使用国有土地;土地用途,规划,年度计划指标和所有制管制;城市政府独家供应土地——是一套高效保证和促进土地向城市转换的组合,它将乡村用地权利关闭,形成城市用地一个通道。土地使用的城市偏向又加剧了劳动力和资本往城市的单向配置。而从近几年新变化和未来趋势来看,城乡格局从单向转向城市互动,这个制度就成了阻碍城乡中国阶段城乡融合与平等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0-17(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fj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