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医科大护理专业毕业后,我被学校各位护理专家教授成功教化,怀揣着成为新时代南丁格尔的伟大目标,开始了我在医院的“注水”生涯。前两年在各个科室轮转,居无定所,后来,在缘分的驱使下,我成功落户大ER(急诊科)。
看到定科表的那一天,工作群里简直炸锅,几家欢喜几家愁。而定到急诊科的小伙伴,除了我一家欢喜,其他人都没有高兴的。众所周知,急诊科又忙又累,病人病情又重。在我们前辈中间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急诊科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生用,而刚进来的年轻护士,直接当牲口用。而我就不一样了,前文说到,我是被成功教化的朝着南丁格尔目标去的呀,所以我非常喜欢急诊科这样一个对能力要求非常高的综合科室,我觉得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重点是,我在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时候,任课老师开篇第一句话,说的就是:急诊科,是一个出故事的地方。正是这句话和开篇的一些小故事,让我对急诊科心向往之。后来,说这个话的任课老师现在成为了我的护士长,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一家人。
三年过去了,我呢,当然也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了,成为南丁格尔的梦想现在就算是做梦也没有带想的。并不是社会如何现实磨灭了一个有志青年的理想,只能说为了仰望星空,现在变得更加脚踏实地了。如果说以前刚毕业的时候,把护理当成我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那么现在,我将它当成一份赖以生存的工作。这份工作,能让我自立,还能帮助他人,就很够了(好吧,其实就是看在毛爷爷的面子上)。
我所在的医院是全市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号称全市最后一站,深受全市人民的拥护爱戴,基本上门急诊都络绎不绝,住院都要在家等1周床位,磁共振胃肠镜检查平诊预约排两个月的队。全市有治不了的毛病,基本全汇聚我们医院,而我们医院治不了的呢,就只能去上海和北京了。我们医院大内大外都很不错,或者说病房系统都很完善,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系统更加严格了,比如所有住院病人和陪护家属都必须验过新冠病毒的核酸和抗体,还要检查过健康码和近一个月手机活动轨迹,才可进入,所有流程有条不紊。
那我们急诊呢,就像是被遗忘的角落。当然,上面对急诊也是有这样的要求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病房住院病人病情没有那么危重 ,基本的生活都能自理,所以患者及家属都是愿意配合进行层层检查筛查。但我们急诊的病人病情危重,一来不是神智不清心跳呼吸骤停,就是血淋淋马上要处理的,这种情况下,让病人和家属配合你看健康码查活动轨迹,那怎么可能呢?所以,我们管负责感控的班叫门口吵架班,每天心情美美的来上班,总是能闷一肚子炸药回家。
急诊本来就是一个处理急危重症的中转站,当我们稳定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得到缓解之后,就该转住院部或监护室进一步诊疗。但现在因为要查新冠核酸和抗体,病人的分流就更慢了,许多病人因为要等结果,不得不在急诊多待一天。这边新病人源源不断来就诊留观,那边病人分流不了,造成我们抢救室常常处于病人爆仓的状态,病人多、病情重再加上沟通交流不足,那吵架可不是家常便饭了么。以至于,我发现我们科女孩子常常口吐“卧槽、尼玛”等芬芳,并且完全不觉得是脏话,只觉得表达当下语境和心情的语气词。哎,这样不好不好,毕竟还是应该注意素质,哈哈哈。
虽然客观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但是人文环境还是相当和谐的。我们科室的同事之间相处氛围非常融洽,完全没有啥勾心斗角,也许是因为我们科男护比较多(10几个),女孩子也大都数是没心没肺类型的,所以同事间的相处非常相亲相爱。比如交接班之后看到当下病人很多很忙,那么会主动留下来加班帮忙。再比如有不讲理的人跟同事起冲突,那么其他人绝对“群起而攻之”(哈哈哈,开玩笑)。主要是,我一直觉得我们科是一个团队在上班,跟病房的责任制各管各的病人不同。不管班上多忙乱,病人病情多危重,你永远不会有孤立无援的感觉,身边永远有人跟你共同进退。我想,这是我大爱急诊的最大愿意吧。
嗯,最后讲讲为啥打算把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流水账记录下来吧,就算没观众,自己第一个被感动(哈哈哈,抄袭歌词了)。大概是为了对抗时间流逝,为了让自己也能从主角视角看待我这平凡且又日复一日的生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