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是做好我自己

教育是做好我自己

作者: 简之何必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11:37 被阅读0次

    教育是做好父母自己,然后孩子自然而然就教育好了。最近对这句话体会很多。越来越明白父母理明法透,做好自己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理解心对了,做什么都可以这句话了。

    1 家庭次序问题:孩子围绕父母转,不是父母围绕孩子转。比如生二宝这个问题,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大宝不同意我生二宝啊,这是次序不清,让大宝来做父母的主。比如我们家房子卖了,这个房子是我和先生的,我们可以做主,孩子是做不了主的。以及前天晚上我和先生去国家大剧院看舞剧,把孩子放朋友家,哈哈哈,我们有事了,孩子配合我们行动 (不走偏,这不是不负责任的自私,不是父母只顾自己吃喝玩乐不管孩子。我们清楚朋友是值得托付的,以及孩子足够适应,才放心把孩子交给朋友),平常接送孩子,以我们时间为主,有空可以让孩子多玩会儿,晚点放学,我们有事情没空,孩子得及时跟着我们回来。这样孩子会明白界限,有些事可为不可为,自然会替对方考虑。

    2 保持觉知,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当我尊重我内心的感受时,孩子也会真实的面对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 比如我们最近搬家到农场,以及孩子就读的学堂也搬家,孩子常说喜欢原来的家,喜欢原来的学堂。刚开始我总有个念:期待孩子适应一切环境,在任何环境中开心快乐。所以生怕孩子为境所困,然后就讲道理给他听,说爸妈和小石头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学堂搬家了,但老师和同学是不是也没变啊。

    后来觉知到自己这个念了,觉知就放下了,允许和接纳孩子的不开心,他再说的时候,我会告诉他,我也喜欢原来的家,喜欢原来的学堂,我感觉现在农场的家太冷。真实的表达我自己。孩子问为什么卖房啊,我说爸爸要创业啊,爸爸决定卖,妈妈爱爸爸,支持爸爸。 再比如送孩子到朋友家,孩子哭啊,呜呜呜的,我想妈妈,妈妈来接我,我和朋友是允许孩子大哭的,哭出来。我跟孩子视频时也是平和的微笑,我知道你想妈妈了,妈妈也想你。我们现在要去看舞剧,小朋友不能进来,你睡一觉,明天早上我就在学校等着你了。孩子说,不要不要。哭了没多久,接受现实,玩玩具,自己拉臭,还对我朋友说,李萍妈妈,我们睡觉吧,因为睡一觉他知道能见着爸妈了。第二天见着我,情绪状态平和。

    允许我自己的感受时,我也允许孩子的感受出来了。小石头跟学堂去爬山,摔跤,鼻子磕破了,疼,先哭,允许他哭,哭了没几声该干吗干吗去了。而我们成人喜欢存个念,这点小伤也哭,太不勇敢了,我们存了期待孩子勇敢的念,这个念一存就让我们处于匮乏中了,孩子能知道我们在评判他不勇敢。

    3 保持觉知,觉知集体意识对孩子的影响。比如摔跤会痛,但不会苦,我们集体意识认为摔跤会痛苦,会丢人,有各种情绪。当我们父母不把集体意识加注给孩子,孩子也会清净很多。他受伤时会痛,但不会编各种故事,说自己怎么这么笨等等。所以这点,也是要父母保持清净和觉知。 有一次,学堂要求每个人带个玩具去交换玩,有一位小朋友唯一没带去,我看老师说完,有些家长们集体意识自然出来了,都想安慰这位小朋友的妈妈,能感受到他们内心存了个念,唯一没带玩具的,看着别人玩玩具会难受。但可能这个孩子未必难受,我们做父母的要保持这个观照。 老师也说我们家小石头是唯一没有跟别人交换的孩子,理由是小石头舍不得自己带的书,但分享了一本给另一位小朋友。出需要我们做父母的保持觉知,不起心动念,要搁以前,我会起念,被这些念带出情绪,又有无明中做出一些行为。 比如想妈妈,集体意识是想妈妈会难过,其实想妈妈也可以开心地想啊。我昨天接到小石头,问他在朋友家睡觉,是不是担心妈妈消失不见了,他说是,我也会告诉他,妈妈不会的,在哪都会想着你,都会回来找到你陪着你。也告诉他我也在想我妈妈,我妈妈在湖南老家很远的地方,我因为爱妈妈,起起她感受很美好等等。

    4 接纳孩子,对孩子没有评判,常觉知自己的念头,我们是不是在期待自己的孩子勇敢、积极、至上等等念头?我们存了这些念时,当孩子遇到困境退缩、遇到疼痛哭泣时,我们就会评判孩子,内心起一堆焦虑,你不够勇敢、不够独立、不够积极,而孩子能在潜意识层面接收到这些评判和观点。我们是允许孩子哭闹的,接纳他一切情绪,孩子哭的时候我们甚至不说:等你哭完跟我说,因为一说这句话,孩子就会憋住哭,情绪反倒没宣泄出来。你愿意哭先陪着哭完,哭完了再问他,发生什么你哭?你提要求可以通过正当的渠道来表达,你这样哭闹,大人不愿意,你哭闹有用吗?几次过后孩子会越来越平和。这是接纳的基础上发生的改变。我们能否接纳我们自己不够勇敢、接纳自己不够积极、不够有力量?

    5 保持觉知,真正相信孩子能做到,不用惩罚。孩子晚上睡觉前我们要求他尿尿,这样半夜他就不尿床了。有的时候他不愿意尿,非得睡,我和先生会说你如果这样,第二天尿床了我们会打屁股。这虽然也说了规则,但其实还是有威胁和恐吓成分在。冬梅老师说,要相信孩子能做到。我们有太多评判,总是担心孩子不会做到,带着这种不信任跟孩子说话,孩子能接收到,所以当孩子没做到时,刚好也加强了我们对孩子的预期——孩子确实做不到,一种恶性循环。现在我的做法是平和的看着孩子的眼睛(相信他,并给他选择),跟他说:你要去尿尿,不尿可以,你去睡沙发,不要睡我的床,因为妈妈不喜欢睡在湿湿的尿尿里。包括昨天他不想洗澡,我也是如此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要去洗澡才能睡在我的床上,因为你今天拉臭拉在裤子里了,屁屁上有臭臭,需要洗,妈妈不愿意和臭臭睡在一起。孩子真的特别平和的说,好吧,等我停完车就去洗,好吧我去尿。他这个好吧是萌萌的,特别平和的回答好。不是我们成人那种无奈式的好。

    经过这几个月的体验,小石头的变化也很明显,朋友说小石头的脸都显示出淡定来。第一次小石头离开我们住宿在朋友家,是小石头主动提去的,结果睡觉时想妈妈想到哭,我们后来问他要不要再去你的好朋友三三家了?他带有很强的情绪说不行,不要,想哭。而这次我们去国家大剧院,是他第二次去朋友家住宿,是我们主动送他过去的,昨天晚上我们大家问他要不要去三三家,他很平和的说,不要去,要去和爸妈一起去。能平和的表达自己需求了。这两次住宿经历也让我理解了山长的话,孩子住宿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看父母的心和对方监护人的状态,如果我们都达到了,完全可以送去住宿。

    有一次我买了蛋糕回家,他问是送给我的礼物吗,我告诉他,这是送给爸爸妈妈和小石头三个人的礼物,我们三个人一起吃。他说我想吃,我告诉他,这要等我们三个人一起吃,爸妈和小石头吃完饭后一起吃蛋糕。他说好吧,那我提着蛋糕吧,他提着走回家,到了家里,一直去看和摸摸蛋糕,等着我们。吃饭 时候他又说我不要吃饭,我要吃蛋糕,我说你可以不吃饭,但要等我和爸爸吃完饭,我们一起吃蛋糕。他听完,就又吃完一碗饭,吃完了又问我们,可以吃蛋糕了吗,我们说,得爸妈把碗和桌子弄好,他一直等着,直到我们三个人一起坐下来。能延迟满足自己,很了不起。

    到超市买吃的,他一定要买糖,偶尔满足一次,大多数时间不满足,哭过一次,平和地看着他哭闹,哭闹完了继续回家。他问为什么不能买彩虹糖,告诉他是我不愿意买的,没有为他好之类的话,只是清晰表明,妈妈不愿意买,吃了对身体不好,妈妈就不愿意买了。告诉他我内心真实感受。

    以上的感触挺多的,总结起来,就是做父母自己常保持觉知,觉知自己的起心动念,教育孩子不是技术活,是心的活。心对了,我们自己知道界限了,自己清楚了如何接纳自己,便不会被孩子牵着走,孩子控制不了父母时,也就放弃去牵大人了,他也学会了界限、学会了真诚的表达自己和尊重自己的感受。

    自我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是做好我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hs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