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杨绛传》二   至亲至爱

《杨绛传》二   至亲至爱

作者: 方海敏 | 来源:发表于2023-08-14 21:55 被阅读0次

能被称为至亲至爱的关系,最确定无异的当属父女,母子比友情更深厚,比爱情更长久,人人皆有,或许是上苍对世人的垂爱。

杨绛自幼感情非常细腻,读完这章最大的感受就是杨绛幼时特别懂事,处处能体贴父亲和母亲的难处。

“不被繁杂遮蔽双眼,不被速成蒙住心,知不受万物牵绊,简单过活”——这是父亲长久以来对孩子们的期许,尤其是“善良”二字。作为父亲的杨荫杭始终恪守做一个自己想成为的“好人”,即便有诸多优诱惑,他也时时处处告诫自己要做一个“好人”。

父亲对于家中的几个孩子从不会偏袒哪一个,但对杨绛的爱比其他孩子多了几分。有一次午饭时,正当大家准备散去,父亲对杨绛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此后,杨绛成为唯一一个陪父亲午休的孩子,他知道父亲喜静,便在一旁静静的看书,不吵不闹,默默陪着父亲。

杨绛生来乖巧懂事,四五岁时,原本只是顽皮的年纪,她已经懂得体贴别人。书中写到,有一次她剥了很多瓜子仁,装在一个小木碗里,端到母亲面前,让母亲吃。母亲因为舍不得吃,为了哄杨绛开心,就假装吃了几粒。杨绛却不依,一直盯着母亲的嘴,示意她快些吃完。母亲知道这是女儿的一番心意,便将碗里的瓜子仁全部吃了下去。杨绛看着母亲接受了自己的爱意,开心的合不拢嘴。她虽乖巧,却懂得尽自己所能去爱他人。

读到杨绛小时候这些暖心之举,我想就跟作者一样有强烈的愿望——想做这样一个贴心的女儿,想要这样一个贴心的女儿。

反思自己的一些举动,我是父母贴心的女儿吗?随着岁月的更替,父亲在我上师范刚一年时因心肌梗死离我远远地去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无法给父亲尽孝,就只有母亲。我是母亲贴心的小棉袄吗?我觉得现在是。但小时候很淘气,经常惹父母生气,那时的爱是一种亲子之间头智斗勇的挑战之爱。

父母之于我们,是自始至终呵护的爱;而我们对于父母,常要度过童年的无知、少年的叛逆,直到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之后,才能体会到父母之爱是多么深沉。

相关文章

  • 听书―《杨绛传》

    《杨绛传》第一天 《杨绛传》第二天

  • 悄悄溜走的你,会否忆起当时傻傻的我们?

    前两天看了杨绛的《我们仨》,深深地被他们一家人简单而又温馨无比的家庭氛围所感动,也感受到了杨绛女士在至亲至爱的人离...

  • 明媚从容,安之若素

    二月,我与杨绛为伴,读了白落梅笔下《杨绛传》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这两本书都是写关于杨绛先生一生的故事。《杨绛传...

  • 杨绛先生取得个人巨大成就的原因

    在读完三本“杨绛传”——《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杨绛传(追思纪念版)》以后,...

  • 2018书单

    杨绛传

  • 最美的爱情 ——说说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

    最美的爱情 ——说说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 最近读了《杨绛传》,感触颇多。 《杨绛传》的封面上写着“开在墨香里的兰芷”...

  • 二读《杨绛传》

    这本书是妈妈推荐给我,通读一遍之后再读,做摘录如下。 序言 真正的优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随遇而安,无论处于什么样...

  • 至亲至爱

    我慈祥的母亲 心中至爱的美人 透过泛黄的黑白老照片 我看到了您的容颜 像欲放含苞的春兰 灵秀动人,惹人喜爱 聆听父...

  • 至亲 . 至爱

    暑假时候陪母亲去医院,母亲不识字无奈的待在原地,我穿梭于医院各个不同区。直至离开时,母亲都安静的像个孩子在我身旁看...

  • 至亲至爱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至亲至爱的人,他们更多时候,不会伴随我们一辈子,但是我们的思念却可以让他们在我们心里永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绛传》二   至亲至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ic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