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中显光华,正气高悬唱百年——评枣梆现代戏《草根大师》
2018年9月15日晚,我于济南市百花剧院观看了枣梆现代戏《草根大师》。小雨淅沥,但丝毫不掩观众们前来观剧的热情,当我找到座位坐好没多久,大幕准时拉开。
一、剧情之我见
本剧的主人公是盲人霍永昌,他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间坠子书说唱艺人,因为参与电影拍摄而被更多人熟知。传媒公司老板高升发觉商机,主动赶来与霍永昌签约,实际想骗他录影录像做白工。为达目的,他先是将霍永昌的百年坠子琴偷走再假意奉还。霍永昌察觉了高升的心思,但他为了能抓住机会将坠子书唱段保存下来还是同意了签约。
苦大妮是村里酷爱听霍永昌唱坠子书的一个老婆婆。她身世坎坷,从小父母双亡,后又丈夫病逝,身为寡妇将两个孩子拉扯大万般不易。她有一女嫁在外地,有一儿同儿媳都不愿侍奉,最后儿子用一个半人高的荆筐将苦大妮拉回了村里的菜园子。苦大妮一生痴迷坠子书,找到霍永昌是为了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编进坠子书中。
霍永昌的两个徒弟为了赚钱养家,瞒着师父参加了高升的草台班子演出,演出中不乏有低俗媚俗的内容,这让霍永昌气恼不已,欲断绝师徒关系。家中只剩霍的儿子能为他取琴,在取琴过程中渡过黄河不幸溺水身亡。霍永昌悲痛难忍,在黄河岸边拉琴并诉说自己的悲痛与愧疚,最后他决定割衣封琴。
这时苦大妮的死讯传来,高升请霍永昌前去唱坠子书,原来高升就是那个不孝的儿子。对苦大妮生前的承诺和群众的期盼又让他燃起仗琴而歌的想法,于是他决定将琴传给自己的徒弟,师徒三人重新走上巡演之路。
上文说了这么多段才把剧情理清楚,实话说一开始因为好几条线索并行,很多地方显得拖沓。但是包含的细节又很多,所以部分细节的逻辑没有处理好。因为太想让内容丰富、情节冲突,反而顾此失彼。简介上说故事主线是“失琴——封琴——传琴”,我个人认为这条主线真是相当不突出。另外还要吐槽一下前几幕的布景,色彩太鲜艳类似于早年的“于正色”,让人感觉很不真实,拉低观感档次。
但是也要表扬一下优点,整个戏剧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非常值得思考,将立身之正、做人之孝、从艺之诚、为民而歌糅合在一起,虽然是个普通的从艺者,但只要认认真真的传艺做人、奉献大众,人生价值依然是光华无限。尽管剧情上的展现略有粗糙,每一场也没有小标题,不过这两者之间确实是很难平衡。第三场运用镭射灯的交替闪烁充当大雨这是我第一次见,蛮新奇,或是少见多怪了吧。:P
二、表演之所感
枣梆,属于梆子声腔系统的山东地方剧种,距今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系山西上党梆子流入山东菏泽后,受当地语言和音调的影响逐步演变发展而成。后因伴奏用枣木梆子便谐其音为 “枣梆”。因此说,枣梆源于上党梆子,是上党梆子的嫡系分支。
枣梆在鲁西南大地逐渐成长起来,受当地朴实敦厚、豪爽侠义民风民俗的浸润,以及齐鲁文化博大精深底蕴的渗透,经过长期的舞台演出实践,吸收融化形成了枣梆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奔放豁达且兼具婉约柔美的特点。
挽回上文的所有减分项的唯一因素就是演员的表现特别到位。枣梆的表演风格也是追求夸张、粗犷,有很多情绪激烈处配合大锣大镲,颇有种“喊似雷”的效果,充沛的感情炸裂使观众一饱眼福。最具特色的是唱腔中真假嗓结合,真嗓吐字,假嗓拖腔,而且真假嗓换变截然,由真嗓突然翻高八度甚至十一度而成假嗓,假嗓拖音甚长。拖腔字有“咿”、 “呀”、 “啊”、 “呕”,听起来别具风味。这种旋法上的大跳多出现在唱段的前几句或是需要表现情感的地方,后几句多用下行,这种下行比较平稳,大跳与级进交叉使用,使得旋律在高亢激昂的同时又抑扬顿挫富有变化。节奏上多用弱拍进入,行话应该是眼起板落。念白处使用的是菏泽方言和俗语。
在我等公交车的时候,有很多老年观众还在讨论唱腔,有人说霍永昌的扮演者唱的真是好,还有一位老奶奶说她最喜欢霍永昌的夫人所唱的慢板,为了具体说明喜欢在何处,还亲身示范了几句,我在旁边听了一惊:简直是大隐隐于市的高人啊!
在逐渐观赏的过程中,我慢慢感知到传统戏剧的魅力无穷,昨晚还心血来潮想去苏州听评弹。希望能有更多契机让大众爱上传统音乐,也希望我能赶快攒好钱可以去苏州一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