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又一条让人心痛的新闻刷爆屏幕:3月18日,在江苏建湖县,发生一起惨绝人寰的悲剧。
13岁的孩子,在与母亲发生争执之后,竟然用菜刀将自己的母亲残忍杀害,听上去让人匪夷所思。
经过调查,是因为平时母亲对儿子的管教比较严厉,因为男孩有些贪玩,平时喜欢宠物,这次母亲一气之下,当着他的面摔死了他的宠物狗。儿子气恨难平,居然将母亲残忍砍死并且逃跑。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犯罪的凶手被抓住了,可是凶手背后的成因,却值得我们每个家庭思索。
对于此次事件,很多网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有人说:孩子是白纸,你画什么它呈现什么,本身喜欢宠物的孩子一般善良,却有一个如此漠视生命的妈妈,孩子的行为也好理解,本质还是父母的原因。
也有人说:母亲这么极端,培养出来极端的儿子,逻辑上非常通顺,种了恶的种子结不出善的花朵。
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懵懂无知,都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他们对这个世界怀着一颗好奇的心。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耳濡目染,引导抚养和教育孩子,传达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合格的父母,不单单是抚养孩子健康快乐长大的监护人,更应该是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注意孩子身心灵全面成长的引导者。
可以说,孩子长大走的每一步路,做的每一个决定,不管对错与否,都和父母的教育平日的引导,息息相关。
02
让人痛心的是,这已经不是第一起伤害父母的惨案了。
打开任何一个搜索引擎,输入未成年人伤害案件,都会跳出一串串让人目不忍视的案件:
15岁少年谋划两年最终弑母伤父,既不后悔,也不害怕,甚至还觉得心下的不够狠;
16岁女孩囚禁母亲8天,4天不给饭吃,将母亲捆在椅子上殴打,母亲被折磨致死;
20岁的少年因讨钱上网不成,拿起菜刀将自己的亲生母亲砍在在血泊之中;
还有去年那起震惊全国的案件,12岁的少年吴林杀害母亲后,居然冷酷无情的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吗”……
至于一言不合就殴打父母的,更是屡见不鲜:
一名小男孩因妈妈不让玩手机,连续抬脚像自己的亲妈踹了5脚,妈妈却没有还手;
14岁女孩当着众人的面,连扇父亲十余个耳光,拳打脚踢,父亲没还手也没生气;
女孩因没有要到钱买手机,当重锤打自己的母亲,母亲求他饶过自己……
为什么,我们身边会发生这些人伦颠倒的惨剧?
最爱的孩子,为什么向自己露出了最凶残的一面?
那个天真可爱的宝贝呢,哪里去了,怎么变得如此冷血,如此漠视人伦亲情,而至于对生养自己的父母下毒手?
古人言:“养不教,父之过。”有一定的道理。
果实出了问题,多半是养育孩子的土壤也有问题。这就要问询你的家庭教育是否得当,是否用真诚的爱浇灌善之花,是否用博大的胸怀支持生命的成长,是否教给了孩子基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如果没有,那么很抱歉,你不是称职的父母。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有一句话让人深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03
当今社会,有一个比较可怕的现象,就是全民富二代,所有的家庭都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富二代来养。怕他吃不好穿不好玩不好,所以积极努力的苛扣自己,也要成全对孩子的好。
只是这种过分的“好”,对孩子来说,只是一剂“毒药”,他们心安理得享受这一切,无法体谅父母的付出和生活的不容易,很容易滋生虚荣,懒惰,自私,冷漠等等毛病。反而是真正的害了他们。
那么,面对教育孩子这门必修课,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引导孩子更好的成长?
第一:父母以身作则,学会用爱的语言和环境来滋养孩子。
有一些家长可能因为成长环境和性格原因,脾气比较暴躁,尤其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儿,就容易发作,有时甚至迁怒到无辜弱小的孩子身上。这是极其不对的做法,长此以往,孩子有样学样,也会养成爆躁乖戾等不好的性格。
第二:父母要多学习,尤其需要了解孩子成长过程的各个敏感时期。
比如三岁以前的特殊关爱,三岁之后的习惯养成,尤其要了解孩子有叛逆心理,在成长过程是非常正常的,是他探索世界独立思索的一个必然阶段。如果父母强行压制,可能引来孩子恶劣的负面反弹。
第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给孩子一个充分自由的独立空间。
作为父母,你应该第一时间敏感察觉到孩子在做什么,想做什么,那么就可以和他的思想处于同一个频率,所谓的代沟也不会产生。即使不理解,也要给予充分的包容,不必为孩子偶然出现的异常行为而过分焦虑。
第四: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思想,不要对他偶尔出现了叛逆行为大动干戈,严重伤害亲子关系。
比如有的孩子出现早恋或离家出走等行为,父母就暴跳如雷,大动干戈的指责孩子,而没有试着分析和理解孩子这样做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不是自己没有正确引导孩子,是不是自己过分控制孩子?出了问题,千万不要一味指责孩子,而应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真正的教育是一场需要不断自省的修行。
好的教育,是父母通过自己这面镜子,让孩子学会成长,学会处事,学会做人。
而父母也通过这场修行,改掉成人世界的浮躁,功利和自大,让自己与孩子的生命更加和谐,通达,广阔。
我是宝宝妈,如果您有什么不同见解可以写在下边评论,欢迎关注“宝宝创意社”,让我们陪伴宝宝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