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回老家上坟,主要是看看已经年迈的幺叔。
幺叔今年65,养育4女1儿。当时严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拼命要了一个老小,家里也搞得清贫如水。几个孩子都没读多少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纷纷外出打工。现在他们都已经成家,幺叔一直在老家坚守着老房子,逢年过节我总惦记着回去看望他。
这次回来,幺叔老房子门前的菜地变化挺大,让人眼前一亮。以前幺娘总在那里忙碌的菜地不见了,一片松树林整整齐齐拔地而起。我不禁夸赞,这是景观树啊,长大了能卖个好价钱,这么有经济头脑的事,早就应该干。
幺娘欣喜地介绍说,前天刚栽下的,6个工人忙活了一整天,工钱都是一人200元。一大片罗汉松,总共花了好几万,长几年就可以卖给搞园林的。全是三女婿操持的。
三妹夫是个典型的小镇青年。
几年前在广州开货车,出了点事不想再开车。回老家结婚后,在镇上开了一家餐馆,叫做“回家吃饭”。几年下来,生意越做越好。也有儿女一双,开始上小学了。
底层乡镇青年想做点事不容易,人生幸福完全靠自己拼出来。
我不禁想到晚清名臣曾国藩,他对于成事之道,用一个“耐”字总结:耐冷耐苦,耐劳耐闲。——《曾文正公嘉言钞》
耐苦、耐劳。
三妹夫从广州回来后,知道挣钱的重要性,凭一己之力,一个人又是采购,又是大厨,非常吃得苦,把小餐馆经营得顺风顺水,当然应酬各方人物,也吃了不少亏。
吃苦并不是找罪受,而是在逆境的时候,不坠青云之志,能够吞下苦果,攻克艰难,变绊脚石为垫脚石。
耐冷。
小地方想办事,越是要低下姿态。菜地里的一棵棵松树,从外地运进来,车辆经过村里狭窄的土路,不知要说多少好话。
做人就得这样。人情冷暖,从容待之。守不住寂寞,受不了冷漠,自然没有甘为人下的心胸。
现代社会,人不知而不愠,是多么难得的品质。
耐闲。
天生小镇,起步贫寒。但你不能报怨,也不能自甘平庸。闲中有静气,不作情绪的奴隶,没有分别心,更要靠悟性。
有的人逢人遇事总是心情起伏不定,阴晴圆缺。独处要耐闲,自律不能忘。失意不失志,勤勉未敢抛。
这一片小松林,也是耐闲之作,静静守候时间的馈赠,在未来与更好价值相遇。
这个堂妹夫,勤劳不惜力,脑子灵活闲不住。话不多,人实诚。关键是他就在眼跟前,家里有个什么事都能相互照应到。
我看得出来,全家人都为这个女婿高兴。
这样的小镇青年,比当初我们要优秀多了。当初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得不远离家乡去到大一点的城市,生活压力并不小,与父母隔山隔水。有很多应尽的孝心和义务也没法实现,留下遗憾。
不眼高手低,乐观坦荡,耐住性子便是个长期主义者。做事吃苦耐劳,做人自律耐烦,人生即便不成大事,终也错不到哪里去。
眼前一棵棵青葱的罗汉松,虽然刚刚移栽过来,但它们好似堂妹们的定期存折,希望这块风水宝地能让他们的松树成长壮大后卖个好价钱。
我也期待有时间再回来时,看到它们长得更加苍劲有力,丰盛的枝叶去完成更好的造型。
愿小镇青年的这个小项目,像他不懈奋斗的精神一样,扎根,生长,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