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抓娃娃》中探讨育儿观

从《抓娃娃》中探讨育儿观

作者: 真希望你陪我一起发疯 | 来源:发表于2024-11-30 00:07 被阅读0次

电影前部分的情节线大致为:管银子→捡瓶子→关上钱匣子→动动脑瓜子。沈腾饰演的爸爸为了锻炼小儿子的“管财”能力,将1000多块钱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儿子,并谎称这是他们一家全部的积蓄,让孩子好好安排这个月一家人的伙食开销。并美其名曰,这笔钱,就是家里对他的“信任”。儿子受外界影响,用这笔伙食费买了一台平板电脑用来打游戏。

由于全家的伙食费被自己花掉了,为了“创收”,他选择去收塑料瓶,结果被同龄孩子抓弄、狠狠地嘲笑。有一些调皮的孩子还将他塑料袋中的瓶子,散落出来。他一边哭一边把瓶子都收回袋子,相信在那一刻,他的自尊心也如塑料瓶一样,散落满地。爸爸在屏幕前监控到这一幕,说这个是对他的惩罚,让他学会为他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但在这种背景下长大的人,自尊心往往会缺失,很容易出现两种极端,要么畏畏缩缩,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要么就是绝对不允许别人嘲笑他,因为,别人对他的嘲笑,会触及他内心自卑的伤疤。自卑,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

那刻,在监控屏幕下看到的父亲,更应该做的,并非冠冕堂皇地说:这是让他长长教训,以后才能挑大梁。他认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熬出头的,所以同样的经历复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孩子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将来才能出人头地,有一番大作为。他还振振有词: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自尊心一文不值。

但是同样一条“逆袭”之路,不同性格的人去走,得到的结果可能会相去甚远甚至事与愿违。或许,那刻,父亲更好的做法,就是走到孩子跟前,告诉这个孩子:别哭,擦干眼泪,站起来,捡瓶子也是自食其力的一种,没什么丢人的。不丢人的事情,就应当堂堂正正,这才是自尊和尊严。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的无关贫富。

关于“挫折教育”,在《灌篮高手》里,山王教练在队伍被湘北拉下神坛时对队员说的那句话:败也能是成功之母,好好反思,今天的失败,也许能孕育明天的成功。这可是比胜利更宝贵的财富。

少年苏轼,曾自撰一副门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天,一白首老者手持一本小书向他请教,但书上的字苏轼一个不认。老人没有多言,只是微微一笑后离去。自此苏轼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有限,便将自己的门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也是一种挫折教育。

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我想说:己所欲,亦未必适合施于人。世界上不存在完全一致的两片树叶,所以因材施教,很重要

这个世界比我们想的要宽广,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也绝不止一条。

在经济情况如此“困顿”的情形下,儿子去便利店,发现老板在背对他打电话,店内也没有别人。老板的钱匣子是开着的,里面的钱,这个孩子唾手可得。父亲想要考验他,看他是否能经住金钱的诱惑,看他是否会摒弃自己的道德。

估计儿子的内心也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但最后选择把钱匣子关上走了。

想起了小学课文中有一篇《钓鱼的启示》,讲的是国外一对父子,夜钓,钓到一条非常大、非常漂亮的鲈鱼。儿子想要留下这一条战利品,但父亲坚决要把这条鱼放归湖里,原因只是因为距离禁渔期结束还差俩小时。儿子苦苦哀求说,没有人会知道他们今天违反的禁令。这位父亲只对儿子说了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而后便把鲈鱼放回湖中。天知道,地也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

这就是良知。不要试图去考验人性,更不要在极端环境下考验人性。但就是因为人性经不起考验,所以在极端情况下,人性的闪光点,会变得格外的闪耀。

看到儿子美好的品德后,沈腾饰演的父亲开始安慰儿子。他当着家里人的面跟儿子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想要捡瓶子,就得想哪里的瓶子多。我们都会想垃圾桶就是瓶子集中的地方,但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会这样想。所以,我们需要反过来想,我们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动动你的脑瓜子想一想,瓶子,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它就是一个容器,一个用来装水的容器,那哪里会用到这个容器最多呢?”

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小孩子。孩子犯了错,与其一味责罚,还不如好好引导。在确保孩子不会重蹈覆辙之后,让孩子坚信家就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因为家是一个人最后的“避风港”,有所依凭的孩子往往会更有勇气,更有底气去面对未知的困难与挑战。

有时候,不仅是孩子,哪怕是作为大人的我们,干一件事没干好,也有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更容易成功的方法。人与人之间的眼界和认知是有差距的。所以在亲子关系中,自己的认知水平高于孩子的时候,更应该想办法去扮演一个“引导者”而非“批判者”的角色。

电影末尾,孩子破获了家庭的真相。以往一切“信任”“诚实”的幌子,全都被撕开,赤裸无余。所以,当他看到自己的父母的时,麻木地说了句:“你俩是哪位老师呀?墙上可没有介绍你俩呀?”

那一刻他只能感受到被欺骗,被愚弄。他不知道什么才是真实的,才是值得去相信的。口口声声说爱他的人,让他这10多年来都活在一个精心编造的“骗局”中,只因这是“为我好”。

关于“信任”,我想到很久之前的一个小故事:一孩子通过梯子到阁楼帮父亲拿东西,底下的父亲把梯子抽走,对阁楼的孩子喊:“从前有个家长,他对在阁楼的孩子说,来,跳下来,我接住你。孩子听他的话就往下跳了,结果他爸爸却松了手躲得远远的,让这个孩子直接摔到了地上,并且对孩子说:‘今天我是想给你上一课,那就是永远不要轻易相信别人,永远要有自己的判断。’”该父亲也跟孩子说:“来,你也跳下来,摔疼了,也长个记性,今后就不容易吃别人的亏了。”孩子被吓得嚎啕大哭,但经不住父亲的再三勒令,最终一咬牙一闭眼,心一横,就往下跳。这次他却被他的父亲稳稳地接住。在男孩诧异的目光之中,父亲说:“傻孩子,我是你的父亲,你不相信我,还能相信谁呢?”

瞧,“信任”其实也可以有很温情的表现形式。

电影的末尾,让我感觉小儿子像终于走出楚门的世界的感觉。考上清北到底是,父亲认为这样做才算成功了,还是孩子真真切切想要这样去做呢?被保护得很好,被安排得很妥当,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幸福吗?关于教育,最常见的做法,一个是“家长主义”,另一个就是“放养主义”。“家长主义”会认为,孩子没有自己的认知,也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所以他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的好,所以要给他们就应当接受我们的安排,虽然现在不幸福,但将来,他们就会明白自己的良苦良苦。而“放养主义”认为,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命,命中只有一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他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关系,只要他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我们没办法去判断孰对孰错,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自然而然,也不会存在某种方法就放之四海而皆准。

我们所有人终其一生,也都不过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建造属于自己的堡垒罢了。写《忏悔录》的卢梭说他太忙了,因为他所有时间都忙着去爱人类了。为了爱人类,他不得不将自己的两个孩子送往孤儿院。

爱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很容易的,我们只需要喊一喊口号。但是爱一个具体的人是很难的。

所以卢梭可以去爱人类,而没有去爱他的两个孩子。

沈腾饰演的父亲,先是给大儿子,堆满了各种buff,发现效果远达不到预期后,便开始“练小号”。他选择“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方式来“磨砺”儿子。结果儿子高考弃考,在试卷上画出自己儿时记忆中泳池底部的鹰。他在以这种方式来抗议他所被剥夺的“公平”。到这步,父母和孩子,都属于“两败俱伤”了

大多数人都有日复一日工作后的疲惫,回到家后又得承担“大人”的角色和义务,所以我们内心的委屈和不满,很可能也会在某一瞬间被孩子的一些行为所点燃,炸裂。

我们会为自己辩解:我也是第一次当家长,所以我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但其实这有一个悖论:我们也曾是小孩。我们也曾是孩子,所以我们应当知道,作为孩子的我们,不希望被怎样对待。我们都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东西,为什么在我们当家长以后,还强加给孩子呢?这不也是“媳妇熬成婆”的另一种表现吗?

孩子不应该是任何人的战利品,或枷锁。他们不是附赠品,也不是归属物,他们全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那些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并不属于自己的孩子。这不是望子成龙,这个叫自己梦想的另一个“工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不是从珠穆朗玛峰到马里亚纳海沟的距离,而是从知道到做到之间的距离。

知道再多,也不如踏踏实实做到一些来得实在。


相关文章

  • “鼓励”可不是“吹捧”!

    从抓娃娃说起 春节期间,全家人出去吃饭,遇上娃娃机,完蛋了...... 女儿人生第一次抓娃娃一次就搞定,抱着自己抓...

  • 抓娃娃,你抓住过吗?

    —— 从抓娃娃机抓娃娃,你抓住过吗?我没有。—— 我抓住过。—— 几次?—— 一次。女生对毛绒娃娃大都没有抵抗力。...

  • 莫名

    思绪 从抓握中滑出 游到地下 风来了 树叶将门带上 从缝隙中看着月光 它很轻 好像 又飘到了娃娃机里 怎么抓也抓不到

  • 编程从“抓娃娃”起

  • 2-15 review

    抓娃娃游戏:claw game 抓娃娃机:claw machine 抓娃娃三步走: 1)put a coin in...

  • 抓娃娃

    我对抓娃娃有种谜之狂热,看到娃娃机就会上前瞧瞧,如果有喜欢的娃娃就绝对会去抓。 前几天逛商场,在一个抓娃娃的店铺抓...

  • 抓娃娃

    今天早上我去了学校报道,我在这个学期,清楚的记得今天的日子;3月3日!这个日子让我记了35天,后天就开学了,但...

  • 抓娃娃

    超市里摆着十几台抓娃娃的机器,里面有很多布玩具,非常精致漂亮,引来了这祖孙三人。 奶奶瘦瘦高高的,穿着一件红色格子...

  • 抓娃娃

    今天,我们又在西子国际的熊古屋玩抓娃娃。 我们用十元钱换了十个硬币,一人五个,我绕了一圈,正不知道玩什么的...

  • 抓娃娃

    今天与朋友约定去抓布娃娃。 为了这一天我下足了功夫,“奋斗”了许久。我苦练了许久的“抓娃娃大法典”今天终于可以派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抓娃娃》中探讨育儿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lrs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