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多数问题,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搜索引擎都能解决,
几天前跟朋友聊这样一个话题,穷养儿,怎么个穷法?
朋友是行业中的精英,每个月十几万的收入还是有的,可他对自己上初中的孩子一个月只有50块的零花钱,每次酒桌上大家都要拿这件事调侃一下。
穷养儿,真的就是穷吗?
首先,我们知道流传下来的俗话是因为古代文字传播成本太高了,所以要精简到郎朗上口才行。
穷,这个字就不多解释了吧,百度告诉一切。
为什么要从小培养孩子没极端条件下的生活能力,试错成本低啊,
孩子的一次失误最多是把电视“炸了”,成年人的一次失误可能就是房子没了。
于是乎,当别人问我该如何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会说,不要害怕孩子犯错误,这是人基因里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当孩子每一次伸出触角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护触角,而不是斩断它。
在过三个月,就是高考季,我还记得当时自己为了填报志愿时,四处求助,最后选择太多,依旧瞎填一个的情景。
怎么写到了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问老家的朋友该不该辞去大城市的工作,回家求职,我们不要问一个离异的朋友结婚幸不幸福。我们也不要问村里一些所谓的长者,哪个专业值得我们去填,哪个学校值得我们去选。因为对于高考填报志愿我始终觉得是城市>学校>专业,
今天题目里说到了好多决策模型,背后的机制是信息采集和筛选。
当我们刚走学校走出来的时候,哪有什么信息筛选能力,所以知道的信息越多反而越焦虑。
行业里的朋友经常感慨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在这个行里混了十几年,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
为什么互联网进来以后可以把实体打的一地鸡毛,短视频和社区又可以把电商打的一地鸡毛,怎么一个做互联网的马斯克造出来的车,让那些百年企业望尘莫及。
跨行业,跨的是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改变了,我们就会对供、需、连的定位有了重新理解:后付费、流量成本、病毒营销、日活的作用、薅羊毛用户的反薅······
知乎有一类问题:我怎么做投资?未来哪个行业最赚钱?我该如何买股票?我要不要在大城市买房?我该不该转行·········
说句实话,这种等着掉馅饼的问题,真的不值得那些大v苦口婆心的几千字,因为他们要的不是思考问题的逻辑,他们要的是放到嘴里的蛋糕,且还得帮他们抬起下巴咽下去。
以上的这些问题,该怎么回答?我今天可以很潇洒的告诉你,回去把十四五规划抄写50遍,就知道了。
请你相信我说的每一句都是错的
刘润进化岛每日思考打卡第十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