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一个好的小说,必然会塑造几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比如三国演义中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人,知道自己因为疑心错误判断形式后,反而拽得和二五八万一样,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的奸雄语录。
作者高度的还原了犯罪现场的情景,让读者都能穿越到三国时期,看到这个故意杀人,毫无悔改之心的冷血青年。
反观刘备,仁者之心,礼贤下士,就连殴打上级这种事情,作者都让张飞背了黑锅。为了符合忠厚长者的人物形象,所以小说中刘备没有太多的黑历史。
但同样作为一流的政治家,如果刘备是大白兔,早就被别人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了。作者为了人物形象的需要,所以给了一个人好的特写镜头,当我们习惯用小说的视角来看世界,那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说网上流传了一个视频,某某女生说了一段话,这段话听起来让人感觉这个女生善解人意。因为长期受到小说或者影视作品的影响,人们就会自行脑补,这个人生活中一定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就像刘备之于曹操,我们会把不真实的小说形象,代入真实的人物形象。所以那些在电影中饰演坏人的演员,比如《还珠格格》中的容嬷嬷,她送孙女去上学,小学生都会在背后偷偷骂容嬷嬷。
演哪种角色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因为在小孩子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是非黑即白的,王子多么的勇敢,公主多么善良,坏蛋那么邪恶,专做坏事,人物只有一种特性。
小孩子好骗的原因也是如此,你展现自己好的一面,她就会把你代入小说中好的形象,认为你只会做好事。
大多数内心依然如同孩子般的人,看到一个人展示出的好形象,就会觉得这个形象就是那个人的真实形象。看到美女,就会把他代入完美的形象,没有一点缺点,上厕所挖鼻屎这种事情一定是丑女才会做出来的。
内心不够强大,依然是小孩子,所以在大脑中幻想出一个又一个完美的形象,称他们为女神或者男神,然后去崇拜大脑中幻想出来的完美的人。幻想出来的人一定不会抠脚丫,说话恶俗,这些缺点连想都不会去想。
因为习惯于单一视角去看人,所以也会愤世嫉俗。经常会听到有人说:那些坏人全死了,这个世界就好了,但凡是坏人一定是罪大恶极,没有做过一点好事,脚底流脓,脸上长疮的。
小说中都是这样描写坏人的,人们大脑中的坏人也必然如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样。那么耶稣眼中犯过罪行的坏人是什么样子的?
曾经有一个通奸的女子,按照法律这样的人应该被石头砸死,旁人问耶稣该怎么处理。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之中谁是没有罪,谁就可以先拿石头丢她。听到耶稣这话,屋子里的人从老到少一个接一个的出去了。耶稣对女子说: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现实世界中的人,都犯过各种各样的罪行,有的是身不由己,有的是因为私心贪念,有的人只是找一个乐子,有的人出于嫉妒。最终大多数犯过错的人,都想法设法弥补自己犯下的罪行。
如果犯过一次罪行,就要背负一辈子的骂名,那么罪犯不会选择改过自新,因为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愿意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既然无论如何都只能做一个坏人,那么为什么不索性坏的彻底一点呢?
《心灵捕手》中有段剧情,心里医生反复对一个问题青年说: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最终帮助了一个问题青年,打开自己的内心,接受过去自己所遭遇的种种黑暗经历。接受自己的阴暗面,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慢慢会理解其他的人。
习惯以小说视角看世界的人,很难理解真实世界中的人。因为在他们的世界中,好人如同光明,坏人如同黑暗,光明和黑暗一定是不可能共存的。所以他们认为,犯下罪行的坏人都死光了,这个世界就变好了。所崇拜的男神女神也一定都是完美的,不会闹肚子抠鼻屎。
完美的人只存在于小说中,没有私心,无罪过的人大概只有婴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