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词内容: 永遇乐(元宵)
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赏析:
李清照于靖康之变后南渡,飘泊于浙江一带,生活动荡,晚景凄凉。这首词作于流寓临安之时。题为“元宵”,女词人借这一传统题材,抒发了深沉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身世飘零之感。
这是一首节序词,采用今昔盛衰对比,今,“人在何处”,无所依托,是流寓生活凄凉的心境使然。昔,“中州盛日”铺写元宵的热闹。今,“如今憔悴”由往昔折回伤今,交代之所以意兴阑珊的缘由。将昔盛而今衰,物是而人非,作为贯串全篇的意迈。选择两个不同时空的意象,两相对称,既着力突出了自甘孤寂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时也借这种盛衰,哀乐的对比深化了主题。
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语言特色。全词语言似信手拈来,平淡家常,几近口语,古人称为“以寻常语度入音律”,通俗不伤雅致,浅易更显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