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公众号的第一次-
我很早之前就想过开一个公众号,只是拖延症晚期患者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动手的。
这次这个“最后一刻”是因为工作需要,我开始为多伦多一家私立高中运营他们的公众号平台。他们的公众号一片空白,我需要一切从零开始。从公众号界面设置,到图文排版,到内容撰写,再到最后的推广,我一点一点在为这个虚拟王国添砖加瓦,看着他慢慢成型。这个时候,我就像室内设计师一样,看着给别人家装修好的房子,想着我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自己的家。
于是,这个搁浅了多年的的想法终于要被我付诸于实践了!可是我仍称之为我的一个“不成熟的小想法”,因为我没有一个伟大的蓝图--里面写着我要写什么内容,该怎么推广。所以这个公众号既是我深思熟虑的产物,也是我头脑一热的冲动。关于这个公众号的一切,我都随心~
我为那个高中所写的文章大多为经验帖和干货帖,分享了很多关于加拿大高中体制,申请大学所需条件的经验。这段时候有很多家长,学生和留学中介看了我的文章说有用,所以这次自己开公众号也是受到了他们的鼓舞。我开这个公众号的第二天,这个高中长期合作的留学顾问找到我,问我是否可以把我写过的一篇关于留学语言考试的文章授权给他的公众号,并邀请我合作一起写一些关于加拿大留学的文章。我的文字若能够帮助到他人,那也算是写有所值。
我从小到大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不,其实小时候写日记这被逼的,逼着逼着就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便停不下来了。
刚开始写日记是爷爷手把手教我写的。当时家里人都反对,奶奶首当其冲,说小孩子要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爷爷没说什么,依旧一字一句的帮我写。后来爷爷奶奶带我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风景总是变化万千,可不变的,是我每天要写的日记。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年在北戴河,出发匆忙没带日记本。奶奶本着“故宫文物买不到,一个笔记本还买不到”的态度,在我们住的疗养院附近的文具店,买了一个“日记本”给我。购物日那天,爷爷奶奶留我在家写日记。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北京下着大雨,我一个人在家,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写了一篇文风愉快的“鸽子窝游记”。我妈后来领会了“写日记精神“的要义之后,决定日记要写,内容也要好!从此以后,凡是“流水账”,都要打回去重写!
就这样,写日记慢慢就变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初到加拿大,本着练习英语的初衷和对英文狂草的喜爱,我的日记大多是拿英文记的。我有过一段时间就回去重读日记的习惯,有一次我发现英文日记并不能激起我心中的任何波澜,我倒是能在少数的中文日记中找到一丝心安。文字虽轻,却能托起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情感。于是,我的日记本中,再也没有出现过英文。对于中国字的情节,是一辈子,无论多么大的文化碰撞都冲刷不掉的。这次写公众号,也是为了给我写日记这一习惯,加一层仪式感~
写日记一直是我感情宣泄的一种方式,一人漂泊在外多年,我曾经写下的心情总能在低落或想家的时候给我很多慰藉。所有的这一切,要归功于爷爷。爷爷身体不好很多年,在去年夏初的时候离开了我。写日记的时候总是会有爷爷的影子在,也许他从来没有离开过我。
- 我的私心-
我大学和研究生的专业都是传媒,可是说好听一点,这些年我都专注于学术研究,说不好听一点,我学的东西大多都是纸上谈兵。
研究生的论文我写的是西方品牌如何在广告中利用中国的文化元素在中国市场立足发展。这篇论文我洋洋洒洒写了一百多页,可到头来我也不知道这品牌形象到底咋建立?我到处寻摸,有什么机会让我实战一下练练手,我寻摸来寻摸去,寻到了我自己。俗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我就拿自己开刀,看看我写的那一百多页到底是不是真理。人啊,一定要对自己狠点。
私心其二是希望我的语文水平不会下降。至少我在和朋友们玩你画我猜的时候,大家不会说我,“影响你答题的不是智商,是你的语文词汇量”。
我长期不在中文环境里生活,所以嘴笨反应慢,因此我特别羡慕那些妙语连珠的人。在金句随口拈来这一方面,大老师一直是我的偶像。贾乃亮,贾金句因最近在《极限挑战》中极佳的表现,也跻身我的偶像榜。
写在最后:
我当然希望我的文字对你帮助,希望我的只言片语能偶尔戳中你内心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可是我知道,我写不出人人都喜欢的文章,也不想刻意为之。还是我前面说的,这个公众号是我为我写日记这个习惯增添的一层仪式感,一切随心。
如果你是和我一样漂泊在外,希望你看了我的文章能知道,其实你并不孤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和你我一样,背上行囊,不问归期的游子。
如果你在父母家人身边,希望你看了我的文章能更加珍惜眼前人。因为你一定有很多时刻,是我们渴望而不可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