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总是会在某些时刻意识到自己对现状的不满意,进而萌生改变自己的想法,然而这种想法往往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因为受挫而逐渐消磨,最后我们就一边把一切归咎于“自己的意志力太薄弱”这个理由,一边继续在不满意的现状中继续过下去。此前我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意志力薄弱的人,直到最近读了石田淳的《从行动开始 自我管理的科学》一书,才意识到我一直有个思维误区:过于看重意志力等因素在自我改变中起到的作用,而忽略了行动的力量。
我们难以改变自己的原因
1、过于依赖意志力的力量
改变自己,简单来说就是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做自己不习惯、不擅长的事情,直到把这些事情也囊括到自己的舒适区为止。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靠意志力去坚持下去。在罗伊.鲍迈斯特及约翰.蒂尔尼的《意志力》一书中指出,意志力是一种会损耗的东西,尤其是在将意志力用来坚持做自己所不习惯的事情的时候损耗得会更快。意志力损耗完后,如果我们能够完成既定目标就没有问题;如果无法完成,由于过度信仰意志力的缘故,我们很容易就产生诸如“反正我就是意志力薄弱”“看来我是无法改变自己的了”这类自我否认的“认知偏差”(下文会提到认知偏差这个概念),给改变自己的想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2、目标制定不恰当
难以改变自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把目标定得过于模糊或者太高。过于模糊的目标,诸如“我要变有钱人”“我要减肥成功”等,由于我们不知道具体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到目标,因此无法付诸行动;太高或者不切实际的目标,诸如“我要在一个月内减少50斤”等,由于难以实现,在最后也会出现自我否认的“认知偏差”。
3、我们存在“认知偏差”
我们经常会产生与现实不符的认识,比如遇见不认识的路人对着我们“嗤”了一声,我们很可能就会坚定认为这个路人对我们有意见,但是实际上只是路人强忍着不打喷嚏而已。这种与现实不符的认识就是认知偏差。产生认知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人类存在一种特有的思考方式——“自动化思考”,即面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产生的与事情毫无关系的思考。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出现700次左右的自动化思考,且基本上都是负面的,因此由此引起的“认知偏差”也通常是负面的。《沟通的艺术》一书中指出,人类是一种偏向于相信负面消息的生物,并且会自己找证据去证明自己的“相信”,哪怕所谓的证据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此,“认知偏差”除了让我们产生不相关的负面想象之外,更可怕的是会使得我们会把这种想象最后当成一种事实,这就是“认知偏差”会对改变自己的想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的原因。
我们应该如何去改变自己
《从行动开始 自我管理的科学》一书中指出:
能够导出结果的只有“行动”。不管你有多么坚强的意志,如果没有行动的话仍然不会产生任何结果。反之,就算意志非常薄弱,但如果采取行动的话一样能够收获成功。
“事情光靠想是没有用的,只有做了才会有结果”,这是很简单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忽略了的道理。所以,想要改变自己,应该从行动出发。围绕行动,针对上面提到的三点难以改变自己的原因,我们应该通过下面三种方法来改变自己。
1、以行动的结果而非意志力来驱动自我改变
比起依靠意志力,依靠行动的结果更容易使得行动坚持下去。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上学,如果数学成绩好并且得到了老师和父母的表扬,于是对比其他学科,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会更加有动力以及感到更加轻松,因为我们在学习数学这个行动上已经获得了“成绩好”及“被人赞扬”的结果。
鉴于某些行动直接导致的结果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才可以体现出来(如减肥),因此行动的结果可以是由行动直接导致的结果,也可以是人为确定的与行动无直接联系的结果。打个比方,以坚持跑步来减肥为例子,如果能够在一周之内跑步至少三次,那么周末就奖励自己去看一场IMAX电影。在这个例子中,“看IMAX电影”并不是“跑步”这一行动导致的结果,但是却切实能够驱动坚持跑步这一行动,最终,当出现了“体重由于跑步而减轻了”这一行动直接导致的结果,就可以也作为坚持跑步的驱动,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同时,由于这个过程中的驱动是“看IMAX电影”而非意志力,完不成的结果就仅仅是少看一场电影,而不会因为自己觉得意志力薄弱而产生自我否认的认知偏差。
2、将目标具体化或者化整为零
如何将目标具体化?首先我们要清楚实现目标的一个标准以及状态,依然以减肥为例子,前面提到“我要减肥成功”是一个模糊的目标,那么我们要确定要减到什么标准才算是成功,如减20斤是成功的话,那目标就应该变为“我要减轻20斤体重”;其次要保证目标可以通过符合“MORS法则”的行动(即可评测、可观察、可信任、可明确化)来实现,如一周跑三次步或者一周做三次无氧运动等就是符合“MORS法则”的减肥的行动。
目标较大会给人实现目标造成压力,并且在最终目标没实现的时候受挫很可能就会产生“认知偏差”,这个时候就需要将大目标化整为零,拆分成若干容易实现的小目标。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可以减小压力,避免出现“认知偏差”;另一方面是小目标易于实现,实现后的结果可以作为行动结果去驱动实现下一个小目标的行动。
3、用“正念法”抑制“认知偏差”
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很容易出现偏差”,尽管我们无法完全消除脑海中的自动化思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正念法”将“认知偏差”控制到最小。
所谓的“正念法”,就是在发生某件事的时候,应该只将意识集中在“眼前的事实”上,排除多余的印象、思考、喜恶,只接受其最真实的状态。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思维由于某件事而开始有负面的想法的时候,把注意力仅集中在事实上而非任由负面认知发散,那么“认知偏差”造成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小。比如我们去银行发现ATM机前有很多人排队,那么我们的认识应该只有“ATM机前排长队了”,“人真多,真是倒霉透了”“那人这么慢就不要取钱了好吗”之类的都是与事实不相符的多余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