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看到了天气预报有冷气流,刮七到八级大风,想到了父亲,拨通了电话后,听到了他的声音正常,没有感冒,心里就舒了一口气。
想多说几句,父亲重复着每次都说的一句话,我好着呢,你忙你的。这句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父亲的口头禅了呢。或许是他独居以后,打通电话后没有太多的话可说。也或许是父亲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一切都看在眼里,却什么也不说。
年轻时,父亲是村里走出去的能人。用他的话说,是爷爷给他的人生引了路。爷爷是个很明白事理的人,在混乱的年代,他也想尽办法保持沉默,绝不随波逐流。那时,家里兄弟姐妹七八个是常事,爷爷家的孩子也多,光是兄弟三个要是上地里干活能多打不少口粮。爷爷识字,不学别人家,而是让兄弟三个都读书,日子过得清苦极了。父亲是老大,却一路上到了高中。
高中时,赶上了特殊年代,父亲就回家种田。有文化的青年回乡的不多,父亲头脑灵活,为人和善,被村支书看上了,硬做通了爷爷的工作让父亲当上了村里的会计。后来,村里给了一个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村支书首先想到了父亲,然而,最终父亲却让出了这个名额。具体内情不得而知,父亲却说过,这是爷爷让他这样做的,既是不参与名额背后的较量,同时作为家里的老大,读了书出来,在村里当上了会计,好歹能为一家外地户立个门面,也能帮衬底下的兄弟姐妹。
那时父亲的高中老师得知这个聪明的门生不去上学,还亲自找到家里来做工作,然而最终老师也只能抱憾离开。这件事对父亲而言,他的内心一定也经历了波澜。在爷爷的指导下,父亲没有去上学却落下了天大的人情,直到后来,三叔高中毕业后,父亲出面为三叔争取到了上大学的名额。十多年后,父亲也凭借着东奔西跑的能力进了城里,而三叔却从上大学的那天起,就注定走了一条轻松的路,早早地变成了城里人。
如果说事在人为,父亲这一路全凭自己的努力,为父母,兄弟姐妹,为家人,不知午后阳光下,父亲在独自散步时,有没有想到过该为自己而活?
说起父亲的工作,我曾经当做传奇故事来听,除了佩服就是咂舌。父亲回乡后当上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后来,赶上了招工机会,父亲从农民变成了矿工,每天从暗黑的地下世界出来,也丝毫没有影响父亲的乐天性格。他为人豪爽,脑子活,学历在那时算高了,矿上的一个领导看出父亲做下井工人浪费了,就让他到了办公室。父亲渐渐在工作中崭露头角。看着远离城市和乡村的煤矿,父亲开始为孩子们打算了,他不希望后辈像矿上的人家一样,子承父业。
父亲的工作干的越来越有起色时,矿上开始分配来大学生。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真是香饽饽,在知识面前,烫金的学历冲抵了业绩。父亲的能力和资历都摆在眼前,却无法得到提拔。父亲回家开始抽闷烟了,爷爷几句话点醒梦中人,树挪死,人挪活。父亲找到了对他青睐的领导,正愁无法安排呢,领导大腿一拍,怎么没想到给你换个地方,去找我的老朋友!
父亲的人生开始了第三次转折,这是他最为辛苦的几年,在几个临近的市县间不断转换,直到把我们几个留守儿童变成了城里人。在那个户口不能流动的年代,父亲徒步,坐摩托车,搭毛驴车,乘汽车,在泥泞的路上和成片的荒滩上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其实,从有了工作开始,父亲就已经算是发粮票的城里人了,可是,为了让妈妈和我们兄妹也能到城里上学生活,父亲硬是一个人办成了。讲到这里时,父亲是平静的,多少年的辛酸与汗水早已风干,而我却深深记得他的领导说过的一句话,不说工作调动有多难,单说办全家好几口人的户口,你这是一个人办成了多少领导都办不成的大事!
为了给我们办户口,父亲推辞了领导的工作盛邀,扔下啤酒厂厂长不干,放下教职,从同一个工厂调进调出,一趟趟求人托关系。那时的父亲一定是意气风发,国营大厂就意味着大锅饭,父亲却依然忙碌着,走南跑北跑业务。
到了退休,父亲又变成了全厂唯一一个被返聘的领导,管理退休办,让退休的老人们乐乐呵呵颐养天年,解决厂里的后顾之忧。这么多年来,父亲不断创造着属于他的奇迹,工作干的漂亮,为人却十分低调。父亲的为人处世哲学,我学了很多年,直到现在。
站在时代的大浪前,父亲每走一步都要仔细思量,他的身后,站着的是作为家族后辈中老大的肩上沉沉的责任,还有需要依靠的妻儿。父亲从单位的每一步调整,到最终实现了后辈的身份转变,凭借的一定是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
迟暮之年,父亲已经不愿讲过去的故事了,哪怕是我刻意讲到过去,父亲也不多说了。
连年的奔波侵蚀了父亲的健康,父亲的腿脚已经不太利索了。当年走路风风火火的父亲,后背微驼,只能缓步行走,灰白色的头发柔软地贴着,牙齿掉落,一张口就引来小孙子的大笑。
父亲变成了一个可爱的老头。搬到新小区以后,父亲很快就加入了新的圈子,有了新的棋友和聊友。住了几天院,父亲就跟医生护士熟识了,还和病友们聊的不亦乐乎。复诊时,父亲高大的身影挥动着右臂,跟每一个人都热络聊天问候病情,那景象让人看了不由得想乐。
父亲从未表达过对我们兄妹的爱,在他心里,为了我们好,不必用苍白的语言,他已经用行动表达了对我们最深的爱。
这是一个父亲把自己的身躯化作一座高山最好的语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