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们从外面回来时,爷俩抬头看看自家门上的红春联,还好好的,一个说今年不用换春联了,还可以继续用,一个说干脆都不用贴了,很多人家都不贴。
赶忙表示反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总得有点仪式感吧,现在过年不烧香,不点蜡烛,不放鞭炮,红通通的春联和窗花、“福”字是唯一能体现点年味的地方,不能再省去了。所以每年我家的春联都保存得好好的,从年头到年尾都贴着,看着贴着春联的门,就觉得喜庆,还紧贴烟火气。
要不都说农村过年更热闹,年味儿要浓些。一是家家户户会腌制咸货,屋顶房檐下要挂上一排排、一串串;二是家家户户春联贴得整整齐齐,过年期间沿街边走边看每家大门上的春联,非常有意思;三是最大的区别,是农村乡镇可以放烟花鞭炮,城里普遍禁放。
这几日关于是否放开烟花鞭炮燃放的话题一直霸占热搜,央媒也评论,“老百姓辛苦一年了,有抬头仰望绚烂烟花的权利”,提倡分区域、分时段,有节制地放开烟花鞭炮燃放。
这个问题在农村和乡镇因为一直没有禁放,并不存在。主要是县级以上的城市区域要不要放开,该如何放开,别看问题不大,但是老百姓过春节沿续几千年的风俗习惯,这就体现了各地的社会治理水平。
有网友的建议就很好,比如,限制燃放太大的烟花、鞭炮,那种10000鞭及以上的长鞭炮、震天雷等禁止燃放,可燃放一些短鞭炮,小烟花等,含药剂量不多,对空气污染可忽略不计、危险性也比较小。
其次,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重大节日,也可由当地各级政府选择开放的场地,集中组织烟花燃放,供市民们观赏,共渡佳节。
印象里当年庆祝国庆35周年时,那时候虽然不富裕,仍然在中学的操场上组织了一场盛大的烟花燃放,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聚到这里观看。时隔这么多年,仍然记忆深刻,看完了,老师还安排让每人写篇观后感。
现在集中放烟花鞭炮,经济上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会不会影响到空气质量,应该也是微乎其微。
春节需要放鞭炮也就这么几天,按老家的风俗,除夕的晚上、初一的早晨是需要放鞭炮,往往放得比较长些,表示辞旧迎新。到了初三早晨也是需要放鞭炮的,这是送年,一般放得比较短,正月十五这天清早,也会放一小串鞭炮。
期间零星放一些小花炮,以前多,现在都很少听到放了。以前孩子们的玩具少,放鞭炮是春节时才能享受到的乐趣。现在的孩子电子产品太多,放鞭炮都是大人的事。
城里这几年实行禁放烟花鞭炮,年味渐淡,希望昔日过年的热闹劲儿再回归城里。城里打工人辛劳一年了,也能仰望星空,同时也欣赏到美丽的烟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