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的滕县,县城并不大。
但是,各类礼堂、剧场,竟有四个,另外还有一个影院。
八一礼堂,是驻军的。
革委礼堂,是政府的。
其余的,人民舞台始建于1950年,是由老滕县的一些有钱户合伙私人发起设立的,位于老滕县的“洋街”(即后来的新兴路)中段,府前路和“洋街”十字路口的西南角上,坐南面北。1960年代后期的某年某月某日的晚饭后,西北隅街道组织居民学习,我奶奶带我参加了。我已经有文字回忆过了,再回忆一次,加强记忆。那是在某个居民的家里,据说男主人是“放电影”的。当晚的学习,从学毛选开始,后来,就忆苦思甜,落脚到人民舞台。老太太们声声感慨,人民舞台“从露天到大棚,从大棚到屋里。从站着看到坐着看。从坐小板凳到坐连排凳,从坐连排凳到坐连排椅!现在,还有了大吊扇。一天比一天好!”
我清楚记得,聊到这里的时候,有人不合时宜地说:那次吊扇掉下来了,差一点要人命!
沿“洋街”往北走,不远,又有一个“新新戏院”(1960年代改名为工农兵剧场)。建成时间比人民舞台晚三年,1953年由二十一个股东投资,私人集资兴建的,位于“洋街”北段路东巷口内。最初也是大棚子,1960年代中改为工农兵剧场,剧场也升级为砖木结构高屋顶的大瓦屋,连椅座位。
人民电影院是1956年在“洋街”南头路东兴建的老滕县城区最早的影院,在当时娱乐活动匮乏的年代,人民电影院深受人们欢迎。
政府礼堂一直叫“革委礼堂”,一直由政府直接管理,主要是召开干部大会用,后来,也接戏,也放电影。
八一礼堂,驻军6080部队的内部礼堂,偶尔会借给地方上用。
有一年,某个日子,滕县化肥厂组织了一场劳教人员的汇报演出,大概是新生一类的主题,我大姑父是厂里的组织者,演出前通知了我们,邀请我们去看演出。
现在,这一类的演出,送票都没有人去看。但是在1960年代,这样的演出,一样稀罕。
我去晚了!
我奶奶脚小,赶不时间。
进八一礼堂大门的时候,就看见我姑父着急地迎上来,一路抱怨,说演出时间已过,为了等我们一老一小,耽误了开演!
引着我们进去,招手向舞台侧幕处一样等得着急的工作人员。
不等我们坐好,大幕拉开了!
因为我的迟到延误了演出开演,这事,叫我骄傲,骄傲了许久。虽然现在已经不再骄傲了,但是,我一样记着,不肯忘记!
网友评论